江西某钢铁公司7755万元虚假采购会计造假案来源:作者:日期:2010-02-01字号[ 大 中 小 ] 缜密分析,揪住狐狸尾巴;争分夺秒,展开突击检查;悄悄测算,抓住突破之口;变换节奏,行动步步为营;迂回突破,务求铁证如山……一座由被检查企业处心积虑搭建的“理想之屋”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这就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团队———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而更让人们感动的,还有他们特别能战斗的士气、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敢啃硬骨头的勇气。———编者 如果把目光仅仅聚焦在接受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后企业到底被罚了多少钱、补了多少税,那你就错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意义远不在于此。 2005年,江西省冶金集团下属的X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X钢铁公司”)被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下称“江西专员办”)查出会计造假,此事立即引起了企业管理层、主管部门和江西省国资委、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江西省冶金集团随即要求其所有下属企业进行自查和整改,省国资委和冶金集团多次主动找到江西专员办,希望该办对相关整改措施提出建议。“我们希望能够达到查一家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在江西专员办主持工作多年的副专员严淑琴的话掷地有声。 4年过去了,江西专员办副处长任勇在这期间对冶金集团下属企业进行了回访。他们发现,企业不仅对当时查出的问题都进行了整改,而且对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建立了相应的备查库,按照供应单位分类动态地反映原材料暂估入账数量金额的变化情况,并附合同以及运输单据复印件,从制度上和管理上堵住了这个缺口。 结果让人满意。检查这一仗打得也漂亮,用时仅5天,算得上是速战速决。X钢铁公司7755万元虚假采购问题暴露在专员办检查人员面前,其财务人员对江西专员办又恨又佩服。 暂估入账陡生玄机 不幸又有幸。2005年,江西省X钢铁公司成为江西专员办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对象。从何处着手似乎成为每次检查的头等麻烦事,也最有讲头。江西专员办进驻X钢铁公司后,只能从利润、成本、收入、费用等6个方面展开全面分析。 2004年江西省冶金集团下达该公司的利润考核指标为2.5亿元,按照常理,当年钢材价格一路飙升,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增长,实现的利润应远高于利润考核指标才对,但是X钢铁公司当年的利润与考核指标非常接近。 检查人员在检查战线上已经摸爬滚打多年,这个情况或有或无地在他们心里打下伏笔。 而对成本的分析结果让检查组抓到了狐狸的尾巴。检查组对企业每月的产品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分析性复核,发现疑点,找出方向。结果是企业月份之间的成本支出非常均衡,并没有异常现象。如果戛然而止,也就没有了下文。但是,检查组偏偏早已经养成了分毫必查的职业习惯,其分析较之前更加深入。 原来,企业通过预提修理费调剂月份之间的成本,对成本支出进行平滑化处理,以避免出现成本支出大起大落的异常现象。 问题初现端倪:排除人为的非正常因素后,按照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04年12月企业的单位产品耗费生铁量大大高于其他月份。 检查组争分夺秒,立即赶到X钢铁公司原料部进行检查,发现该部2004年10月至12月生铁采购量大大高于以往,且大部分采购业务均未办理结算,属暂估入账,而由于暂估入账原材料发票账单尚未取得,此情到底是真是假,悬而未决。 巧用智慧辨别真伪 要敲定这笔生铁采购是否确有其事,得磨磨脑瓜子。 采购完生铁,必须要运输,运输就一定会产生运输费。一条不起眼的线索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铁路运输,就是它了!任勇了解到,企业通过铁路运输采购的原材料都必须经过铁路专用线运到仓库,这就会发生相应的专用线运费,而这块运费在企业采购成本中有记载,并且这块费用是由铁路局和钢厂合资的公司按实际运量收取的,一般无法造假。检查组眼前一亮,决定从这里入手。 检查组悄悄地对专用线运费进行了测算,发现按X钢铁公司2004年生铁采购量折算的专用线运费明显大于检查组测算的专用线运费,差额部分的生铁难道是“自己飞进仓库的”?要落实问题,还必须取得确凿的证据。不过,检查组此次刻意变换了节奏。因为采购的原材料属暂估入账,如果是虚假采购,那么,虚假采购的原材料去向将直接影响到对问题的定性。如果虚增的原材料虚假消耗了,就属于虚减利润、虚增负债;如果虚增的原材料仍在账上,就属于虚增资产和负债,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为此,任勇将象棋中“走一步,看后三步”的精妙揉到了检查中:“我先去查看了期末存货盘点记录,把企业期末账面库存和实际库存死死卡住,以免打草惊蛇,影响最后定性。”有了检查思路之后,检查组的行动显得相当连贯,但没想到却出了点小意外。原本在卡住库存后就应该着手核实外部证据,但是负责此项任务的一名外聘人员没有经得起企业方面的游说,鬼使神差地去核对采购生铁的过磅单。 显然,企业早有预谋。2004年12月,X钢铁公司外购生铁159806.31吨,其中暂估入库86447.85吨,金额17674万元,占当月生铁采购总量的54%,入库单、过磅单、验收单等内部凭证一应俱全,表面上天衣无缝。 幸亏检查组及时发现这一意外并加以纠正,才又重新把目光转移到外部证据上。 旁敲侧击终获铁证 也许发现问题还不是最难的,对检查人员来说,*5的挑战在于还要搜集到确凿的证据。 尽管检查组已经十之八九确定暂估入账的生铁采购都是虚假采购,但是专用线运费只能作为参考,远不能作为铁证。 财务部门的不配合在检查过程中已是司空见惯,不过检查组也是久经沙场的,他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决定从非财务部门入手寻求突破。检查组来到企业采购部门,要求企业对2004年12月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分原料品种、供应商、入库时间提供详细的表格,并且在表格中列明入库数量、入库成本、运输方式以及承运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暂估入账的原材料会在以后的几个月份陆续进行结算,同时,铁路货运单也会送抵。由此推理,发票以及运输单据在以后月份都应该能够查到。等到表格到手后,检查组随即对企业2005年的原材料账进行检查。 这是个细活,检查组通过检查2004年暂估入账原材料在2005年的实际结算情况,核对发票开具单位,并与铁路货运单的运输时间、运输品种、运输数量进行逐一对比,发现企业2004年12月暂估入账的38160吨生铁没有运输单据,企业处心积虑搭建的“理想之屋”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至此,企业虚构原材料采购业务、虚假采购生铁38160吨计7755万元的问题浮出水面。 点评:这是一次涉及多个业务部门、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造假。由于市场普遍预计次年原材料价格将大幅攀升,钢材销售价格也将回调,因此X钢铁公司未雨绸缪,人为打压当年利润,以确保顺利完成以后年度的利润考核指标。 该企业造假手续完备,采购环节有供销合同、验收环节有验收单、入库环节有入库单及过磅单、仓储环节有出入库记录、领用环节有领用单及过磅单,表面上证据一应俱全,尽管该笔业务涉及的部门非常广,但相互之间都衔接自然,没有明显的漏洞。 但是,如果企业瞒天过海,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案造假主要是虚增成本,这将导致财务指标失真。而且,由于企业原料品种较多,这还将给公司的成本管理造成混乱,从而形成一笔谁也看不懂的糊涂账。最后,这还将成为采购、入库等各个环节滋生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的温床,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空中楼阁。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3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