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制造公司售积压废品未计销售收入案例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11-05-13字号[ 大 中 小 ]   一、税收风险纳税人基本情况  腾达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8日,注册登记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弹簧制造、钢材加工,五金销售。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国税主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均为查帐征收。增值税按月进行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实行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该企业主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工业货物销售剪贴发票。该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从业人数12人。2008年增值税销售收人145112.15元,年应纳增值税额4011.71元;2009年增值税销售收入81205.56元,年应纳增值税额4845.96元。2008年所得税营业收入145112.15元,利润总额-11272.47元,2008年亏损3634.98元;2009年所得税营业收入82808.12元,利润总额-11152.11元,2009年亏损10084.11元。  二、税收风险特征及来源  按照省局风险特征库,提示该公司具有6个风险特征,据此选择此户进行风险管理。该企业具体的风险特征如下:(1)Zg017领购发票无申报收入,1条记录;(2)Zg018发票长期未验旧,2条记录;(3)h1004应税销售额变动与应纳税额变动弹性,1条记录;(4)h1005销项税额变动率(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条记录;(5)sd210企业所得税弹性系数异常,1条记录;(6)sd214免税项目所得异常,2条记录。  三、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一)税收风险信息采集  按照风险特征库中提供的信息,逐一在综合征管软件中进行信息采集,比对情况如下:  (见附表)  (二)税收风险分析  在采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将采集信息与税收风险特征进行指标关联度分析。分析方法采用采集聚类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进行逻辑关系分析。  1.纳税人领购发票无申报收入及发票长期未验旧两项风险特征。纳税人可能存在利用零申报及长期不进行发票验旧,开具发票形成销售额,隐瞒发票销售收入,不申报应纳税款,逃避纳税义务的风险。税务机关可能存在日常管理和发票监管不到位风险。  2.应税销售额变动与应纳税额变动弹性指标异常。虽然风险提示信息与采集信息不一致,但采集信息,尤其是应税销售额变动与应纳税额变动弹性系数绝对值偏离1的程度更大,可能存在实现销售额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如果纳税人持续存在应税销售额变动异常,税务机关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则存在监控不到位的风险。  3.销项税额变动率指标异常。如果纳税人本期销项税额下降幅度较大,可能存在不计、少计应税销售额风险。如果纳税人本期销项税额上升幅度较大,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如果纳税人持续存在应税销售额变动异常,税务机关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则存在监控不到位的风险。  4.企业所得税弹性系数异常。利润变动率-1.07%,应纳税额变动率0%,企业所得税弹性系数0%,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偏离1的程度越大,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性越大。存在企业所得税汇算监管不到位的风险。  5.企业是否存在免税项目需要进一步核实。如果纳税人有免税项目,则纳税人可能存在混淆免税项目及应税项目收入的风险。  (三)税收风险确认  结合纳税人税收风险指标特征和行业特征,通过案头分析发现该企业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疑点:  1.在零星加工销售环节,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购买产品时可能不索取发票。  2.在废料处理环节,销售边角余料,未计入收入。  3.在处理残次、积压、报废产品时,未计入收入。  4.在运输环节,运费与货物购销量不成比例,可能存在多抵扣运输费用问题。  5.在财务部门环节:(1)是否存在接收虚开的发票;(2)是否多抵扣虚开的运费;(3)是否对所有的收入、价外费用都进行了申报;(4)是否对所有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有限控制和监督。  综合上述情况,该纳税人可能存在申报不实、申报错误、漏申报等问题。  四、税收风险应对处理  (一)应对过程  针对该企业出现的风险特征及风险初步确认,该局向该户发出了《税务约谈通知书》。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接受了约谈,被要求就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给予明确答复:1.企业是否逐笔开具发票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确认的依据;2.所有的收入是否都进行了申报;3.是否存在申报错误、申报内容不实、申报税基不正确;4.存货中产成品库存严重积压的原因,存货保管情况。是否存在处理残次、积压、报废产品,未计入收入的问题。  经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承认,原价值4.7万的积压弹簧因保管不善锈蚀。经上级公司主管领导同意,于2008年2月份按废钢铁出售取得收入3120.00元(含税)未计销售收入,少计销项税额453.33元。同时,风险评估人员核查了企业2007年以来发票开具情况。核实纳税人2007年6月份没有取得收入,故无申报收入。超过三个月未验旧的原因是连续三个月以上没有实现销售,发票未使用。不存在开发票不申报,少缴税款、发票丢失的情况。Zg017和Zg018两项风险指标可以排除,建议税收管理员加强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日常监控。经核查,纳税人在经营中没有免税项目及免税项目所得,因此sd214指标可以排除。由于该公司所在地区路两侧近年实行动迁改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逐年萎缩,丧失客源,近年只进行一些零星加工销售业务,销售额逐步下滑。这是出现h1004和h1005两项风险指标的主要原因。  (二)应对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评估和纳税人自查,企业作出如下清理和调整:  1.对2008年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额10304.16元,调整后企业所得额为亏损968.31元。对2009年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增加所得额1068.00元,调整后所得额为亏损10084.11元。  2.补计其他业务收入3120.00元(含税),计提销项税额453.33元。  五、工作启示  (一)对企业资料的审核分析不能公式化,应对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行业特点,熟悉行业财务制度,掌握企业内部组织、控制、运行机制,才能在审核分析中发现重大风险疑点或进行疑点突破。  (二)应对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和第三方提供信息进行梳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层次性、可比性和增值性,为税收风险分析扫描和深度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风险评估是一种科学的分析,它有助于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渗透到税源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务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备种分析判断都是一种朴素的风验评估,只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风险评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税务人员找到违法行为可能发生的地方,初步拟定评定、处理方案。在约谈中,可以通过交谈了解情况,寻找线索,但应在掌握一定线索的情况下再展开实质性约谈,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突破。  (三)企业经营中的异常指标是风险分析评定的重要依据。税务人员不单要关注纳税指标,还要关注与纳税没有直接关系的经营指标,如经营中的特定原料消耗,能耗、人工费、资产报酬率、资金周转率等。虽然它们不能直接对税收产生影响,但能通过这些指标发现企业经营的异常现象,从而发现税收违法行为  (四)通过数据印证风险评估的有效性。风险评估测评出的异常指标比较笼统,应在实地核查中用具体的财务数据来检验。即使通过抽样统计不存在税收违法行为,这种方式也能使税务人员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今后的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五)做好风险管理评估处理后的跟踪评价工作。根据评估处理结果对前期的选案指标加以补充和修正,使税务人员在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处理——风险识别的良性互动中完善风险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方法,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