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苏某物流公司虚假联运恶劣逃税评估案例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11-05-20字号[ 大 中 小 ] 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税收管理,江苏省昆山市地税局第六分局从上年度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物流企业中,根据营业税负担率、联运抵扣比例、营业税成本法计算警戒值等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3户企业,将相关指标明显偏低(或偏高)的某运输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对象,实施了专项纳税评估。 案头分析 该公司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危险品道路运输等。该公司上年度及本年度企业所得税为地税查账征收,该公司为营业税自开票纳税人,同时2年度均通过运输企业自开票认定。本年度企业申报运输车辆29辆,*6装载限额294.61吨,其中租赁车辆16辆,装载限额216.1吨,自有车辆13辆,装载限额78.51吨,月度*6自开票限额为220.95万元。 为了解该公司与其他企业对比营业税负担率偏低和联运抵扣比例偏高2个疑点,评估人员决定首先从原始资料入手,对该公司以前2年以及当年1月~7月的申报表、财务报表及联运抵扣资料进行审核,发现其除了2009年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业务出现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其他年度均为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联运抵扣比例连年下降,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评估人员对已评估分析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认为营业税税负比例低原因无非有2种可能:少申报收入或多联运抵扣。从掌握的数据看,该公司疑点的核心是联运,因联运抵扣数额大,所以才导致营业税负担率低,评估重点应确定在“联运”。 经讨论,评估人员认为首先应与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进行约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运营车辆、业务单位、业务流程等各项明细情况,或许从中可以找寻到蛛丝马迹。 举证约谈 根据侧面了解到的情况,评估人员决定约谈询问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会计人员。 该公司解释:1.企业依靠朋友帮忙,薄利多销,业务是很好,可利润很低。2.刚投资的仓储基地主要是靠银行贷款。3.仓储基地的外来车辆是企业来提货的,非本公司车辆。 从约谈的内容看,解释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但是该公司可以说是疑点重重,于是评估人员决定核实其解释理由的真实性。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调取了该公司备案车辆记录,走访了该仓储公司,公司现场一片繁忙,可以用“车水马龙”4个字来形容。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评估人员的沉重心情,公司人员非常之不配合,一问三不知,关于外来车辆的询问,他们也是三缄其口,不愿多作回答。 不能询问那就探查现场,评估人员在危险品仓库看到停埠的特种运输车辆有一个与其他车辆明显的不同点,在车辆的驾驶室安装有一个类似“黑匣子”的记录器,一问才知这是GPS监控器,再想深问其用途,马上引起了该公司陪同人员的警觉,陪同人员马上支开了旁人。评估人员马上想到这个装置对评估可能有帮助。 回到分局后,评估人员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原来安装的GPS监控器是一种对运营车辆路线监控的装置,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监控系统是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信技术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系统。 评估人员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决定走访该公司业务前4位客户,了解企业运输业务对GPS监控器安装的一些要求,同时收集证人、证言及其他有用资料,并与企业联运发票核对,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 经过缜密调查,4户企业中的一户企业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经对该企业负责运输人员询问得知,该企业为化工企业,而所需运输车辆均为危险品车辆,普通运输车无许可证无法承运化工产品,而且危险品车辆是运输管理部门重点管理的对象,对其危险品运输行为运管部门都要求进行监控。同时,评估人员走访交通局运输管理处,得知除发给危险品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外,均要求其安装GPS(全球定位)监控系统,以便对危险品运输整个过程进行监控。 评估人员决定突击核查该公司GPS电脑记录的危险品车辆运营路线,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否认GPS监控这一事实,也为了转移企业视线,为查实危险品车辆路线提供掩护,防止企业销毁电脑监控数据,评估人员决定以核查企业车辆运营能力为借口,集中企业所有车辆,查实危险品车辆使用GPS监控器这一事实,2个调查内容同时进行。 经过周密安排,评估人员全力以赴,核查成果突出,评估人员不仅掌握了企业使用GPS这一事实,而且拿到了该公司7月危险品车辆的运营路线数据,发现该运输企业7辆特种车辆自始至终完成了整个运输过程,在GPS提供的路线中未出现过联运发票中的中转地,危险品联运均为假业务。自此,该运输企业假联运抵扣行为水落石出。 在充足的证据面前,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得不承认,因为企业运用返程车辆过多,无法提供相应成本,同时据其称,由于投资规模扩大,为了解决资金压力,自今年7月开始企业开具虚假联运发票285300元,抵扣营业税、所得税及相关税款,以此达到少缴相关税款的目的。 评估处理 经过评估分析和询问核实,评估人员确认了数据分析所涉及的评估疑点,对该公司在税收运输企业虚假联运错误行为进行了认真教育和税收政策辅导,制作了纳税评估报告,作出了恶意差异性结论,并因该公司涉及逃税手法恶劣,预计应补税额较大,同时以前月份假联运数据已被企业删除,应深入核实,该案已移送稽查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本案例由江苏省昆山市地税局第六分局提供)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2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