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案说查”案例点评提高征管稽查技巧来源:中国税网作者:张鹏 张洁日期:2009-11-10字号[ 大 中 小 ]   湖北省枣阳市国税局挖掘稽查案件资源,开展“以案说查”活动。通过开展“以案说查”工作,枣阳市国税局目前已增收税款438.6万元。  组织者:“以案说查”是强化征管的有效途径  所谓“以案说查”,就是通过对已经查结的稽查案例进行剖析,查找税收管理漏洞,研究新形势下偷逃税的手法和特点,据此加强税收征管。  “开展‘以案说查’是我们的现实选择。”枣阳市国税局局长刘辉刚介绍说,“长期以来,征管与稽查相互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其实,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稽查案例是加强税收征管的一个资源宝库,开发利用好这个宝库,是强化税收征管的有效途径。”  本着这样的理念,枣阳市国税局先后开展了一次“以案说查”案例分析征文活动,编写了一本《以案说查》征文汇编,举办了一次“以案说查”经验交流会,召开了一次“以案说查”促征管案例分析会,开展了一次“以案说查”案例点评会,并建立了一套“以案说查”稽查建议反馈机制。  税管员:通过“以案说查”学习评估妙招  周根谟是枣阳市国税局城区分局的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纺织行业税收管理。“以前到企业开展纳税评估,总是感到无从下手。现在通过‘以案说查’学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管理企业容易多了。”周根谟说。  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税收管理员既要掌握企业详细的经营状况,又要熟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各种评估指标。在“以案说查”促征管案例分析会上,枣阳市国税局选择3个比较典型的案件,由稽查人员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演示和解说,指出征管漏洞,提出完善建议。  3个案例中,某纺织公司正好归周根谟管理。案例中,稽查人员在生产车间发现,该纺织公司在生产坯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下脚料———绞边纱,但企业对这部分绞边纱收入不作账务处理,也没有申报纳税。稽查人员通过企业账面记录的坯布总产量倒算出绞边纱的数量,查出该公司偷税12.7万元。稽查人员在讲评时指出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提醒税收管理员加强日常监控。案例分析会后,周根谟运用稽查案例中的方法,对所管理的纺织企业实施了纳税评估,评估入库税款44.6万元。  为了更好地发挥稽查案例的引导作用,枣阳市国税局还建立了稽查建议反馈制度,要求稽查人员每结案一户,都要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分析偷税手段,查找征管漏洞,提出完善措施,然后以《稽查建议与整改反馈单》的形式提交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部门针对稽查建议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馈到稽查部门。今年以来,稽查部门向税源管理部门发出《稽查建议与整改反馈单》58份,提出管理建议85条。税源管理部门根据稽查建议,不仅完善了棉花加工、废旧物资经营、医药销售等行业管理办法,还清理出漏征漏管户13户,增收税款16.75万元。  稽查员:经验交流拿下棘手案子  “要不是开展‘以案说查’,这个案子不会这么快就拿下来了。”稽查人员刘剑伟在结束对某水泥厂的检查后说。  刘剑伟所在检查组在对某水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厂开具的电脑版销售发票缺号较多,于是提出查看电脑。该厂负责人以管理人员不在且不知道密码为由,阻止稽查人员查看电脑。这可难不倒刘剑伟,因为他在前不久召开的“以案说查”经验交流会上听说过类似案例。  这个案例的纳税人是某服装超市。在接受税务稽查时,超市负责人称没有建账,拒不提供账簿。考虑到较大规模的商业超市都使用物流管理软件管理货物的购销存情况,稽查人员提出查看电脑。该超市负责人以电脑管理员不在为借口拒不提供开机密码。于是,稽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成功破解了密码。但是打开电脑后,稽查人员发现管理软件已经被删除了。稽查人员通过搜索,找到了前一天的自动备份数据库和备份的安装软件,通过重新安装软件恢复数据,最终查出该超市隐瞒销售收入20.8万元。  通过这个案例,枣阳市国税局对稽查人员开展了《利用微机偷税的防范和查处方法》专题培训,使稽查人员懂得如何破解密码、如何查找微机里面的涉税信息、如何恢复被删除的数据等方法。刘剑伟就是利用所学的方法,顺利地破解了水泥厂的开机密码。进入电脑后他发现,该水泥厂安装了两套开票软件,一套用来打印记账联,一套用来打印发票联,通过比对查出该厂以“大头小尾”的手段隐瞒销售收入260.7万元。  通过“以案说查”案例点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案件分析能力、查账取证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今年以来,枣阳市国税局先后对17户纳税人实施了稽查,查补税款60.69万元,稽查准确率、执行到位率、税款入库率全部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