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国税稽查局以信息化为支撑提高稽查效能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09-12-29字号[ 大 中 小 ]   提高稽查效能,信息化建设是关键。以信息化为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广西玉林市国税局稽查局选案准确率提高16%,平均每户企业稽查时间缩短了32%,查补税款增加了46%。2009年,该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处案件236起,查补入库税款2300多万元,其中查补税款超20万元以上的有21户。那该局是如何以信息化提高稽查效能的呢?  信息化——人才是关键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键。该稽查局为推进信息化助力税务稽查的开展,主动请求玉林市国税局信息中心给予技术支援,并成了信息技术检查小组,同时加强稽查人员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共开培训班6期,培训稽查人员180多人次。黄建军介绍说:“一些不诚信企业为逃避纳税义务,利用技术手段给有关财务资料设密、隐藏企业服务器、删除修改电子数据等。在以前,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稽查人员束手无策,现在加强了信息技术力量,情况已大为好转。”  信息化——实现精准选案  玉林市国税局目前共管辖着1778户一般纳税人企业,这其中很多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记账或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实行计算机记账的企业不断增多,这有效地提高了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质量和水平,但是,纳税人利用信息化手段逃税的案件也多了起来。这对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选案的准确度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能做到精准打击呢?这是提高稽查效能的关键。面对征管系统和征管资料中大量的征管数据,稽查人员如何去把握,去认定其中的真伪,如何高效便捷地把稽查对象选准是一个大问题。  据了解,玉林市国税局稽查局根据工作实践,建立了单位产品耗电量、原材料库存额、存货余额、应收和预收款余额、税负率、毛利率、抵扣比例8个稽查预警选案指标体系。通过将复杂的税收数据统计操作简单化,让选案人员短时间内完成选案分析工作,锁定稽查对象。  以往稽查人员面对那么多企业、那么多账册,那么多征管数据,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哪些数据。现在通过这预警选案指标体系,有效的解决了选案问题,做到了精准打击,选案准确率提高了16%。  据统计,2009年,玉林市有一般纳税人企业1778户,玉林市国税稽查部门运用这预警选案体系,确定164户企业为检查对象,并大体框定了每户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落实,玉林市国税局稽查局共查补税款18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稽查效果。  信息化——助力查账提效  现在很多纳税人记账方式由纸面核算向电子核算的变化,这对我们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电子查账。玉林市国税局稽查局是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电子查账的呢?  据了解,玉林市国税局稽查局在建立了预警选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为实现电子查账,他们开发了一些辅助查账运用系统,对综合征管软件等系统中储存的涉税数据从不同侧面进行加工、分析,然后确定检查方向,从而提高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了查账提效。稽查局黄建军副局长介绍了一个稽查案例。2008年8月,在对某公司进行检查时,企业拒不提供纸质账簿,于是信息技术检查小组成功查找到该公司服务器,并破译了企业电脑中的所有加密电子数据。通过辅助查账运用系统对该企业设密电子数据和综合征管软件等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比对和分析,很快查找出账务疑点,结果他们查出企业隐瞒销售收入180多万元,查补税款共30多万元。  2009年,该局稽查人员依靠信息技术成功查办了236户这类企业的电子账务,共查补税款2300多万元。现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我们只有以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提高税务稽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