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智能管理平台 提高稽查工作质效来源:中国税网作者:郭建春 韩运实 张鲁 宋文晶日期:2013-10-15字号[ 大 中 小 ]   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地税局稽查局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了税务稽查智能管理平台,加强了稽查过程计算机管控,解决了稽查实施查什么、怎么查;内控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廉政惩防防什么、怎么防的难题,实现了稽查过程痕迹化、质效评价自动化、系统管理智能化和风险内控警示化的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跨越。  打造痕迹化检查,解决了查什么与怎么查  税务稽查人员在对纳税企业检查时,查什么?怎么查?一线检查人员通过应用管理平台,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按照规范的检查流程和路径,‘上手’方便易行。而且内置了重点行业检查指引和政策法规,核实涉税问题有了直观的参考依据,查账效率明显提高。原来需要一个多月阅完的账,现在顺利的话,不到两周时间即可完成。”  管理平台在理顺检查实施流程中,通过内嵌检查工作流程,使检查过程更加规范。检查人员按照行业信息——数据管理——内控调查——底稿管理——检查预案——阅账管理——疑点生成——问题确认——生成报告的流程,全面实施税务稽查。  长期以来,税务检查该查哪些方面、查账质量如何,一直缺乏统一的查账标准。管理平台在汇集了历年来分行业查处案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房地产、建筑业、银行业等9个行业,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9个地税税种的必查项目指引,每一必查项目直接关联相关的会计科目、关联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导入了2000余条政策法规,并明晰了稽查路径。  据统计,今年实施管理平台以来,全市使用该平台检查企业169户,实现稽查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59%.  优化绩效评价手段,解决了管什么与怎么管  管理平台借鉴全国税务稽查各项管理指标,全流程设置了42个评价与考核指标,基本涵盖稽查全部工作事项,并就每个指标设置了标准值、计算公式、考核内容,优化了绩效评价手段。  管理平台细化了工作流程,实现了各环节计算机过程管理。管理平台要求选案人员将每一次分析结果导入选案底稿,确定在选案过程中名单的差异,避免人为选案,从而加强了选案底稿的管理。管理平台对各类税收违法举报案件从受理、处理、立案、查处、结案全过程实施计算机管理,并提供案件跟踪监管及全面、准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加强了举报台账管理。管理平台设置了查账情况综合查询、个案查询,使审理人员在审理中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必查项目使用率、凭证审阅率、疑点问题确认率,通过对风险管理中的疑点与最终确认的问题进行比对、核实,编制审理工作底稿,加强了对税务检查的监督。平台通过建立税务稽查征管建议库,自动检索50万元以上的个案,自动生成征管建议汇总,推动了查管互动。  创新廉政风险管理,解决了防什么与怎么防  管理平台与风险防控相融合,落实了“一岗双责”,实现了廉政风险的节点控制、流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有利于潜移默化,入心入脑,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也减少了一些人为因素,有利于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形成以预防、监督、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内控机制,有效地防范了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  管理平台设置了执法风险扫描、风险自动预警,对执法风险疑点进行自动预警,实施风险预警——风险申辩——风险处置,按照风险的低、中、高等次,采取不同风险处置流程,对于高风险列示问题案件经检查人员进行申辩后,推送业务部门进行风险核实,核实结果反馈监察部门,由监察部门进行廉政风险约谈,便于“一案双查”,既查处纳税人违法行为,又对于税务人员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对于风险问题案件经检查人员进行申辩后推送至本部门领导,由本部门进行廉政风险辅导。对于低风险列示问题案件直接推送到检查人员代办事项中,进行自查,由本部门领导监督落实情况,形成以预防、监督、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稽查执法监控机制,有效地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