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电量着手 把脉小机械厂税收来源:中国税网作者:刘红科 梁啸 郭红雨 李芙蓉日期:2008-03-25字号[ 大 中 小 ]   河北省任县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民用机械生产基地,一批综合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从原来的“小机械、小铸造”中应运而生。任县国税局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机械制造业的税收管理,不但堵塞了征管漏洞,而且在县域主导产业由初级、小群体向规模化、产业聚集方向迈进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税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往任县邢湾机械制造工业园区的路上,尘土飞扬,运输车上装载的各式机械设备不时从眼前一一闪过。任县国税局局长李修权告诉记者,任县的机械制造工业主要集中在邢湾镇,那里目前共有企业及摊位50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及国外,行业总产值连年攀升。去年,该县机械制造业年产值达20亿元,利税2.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6%.  然而,前几年该县机械制造行业的增值税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2003年~2006年,行业增值税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县增值税年均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同时,2006年,全国机械制造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为3.7%,而任县只有2.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9个百分点。  任县县长赵子庆直言:“邢湾机械制造业那么大规模,税收收入却不成比例。”李修权说:“面对困局,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规范税收管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客观上看,任县制造业大群体、小规模,大投入、低利润状况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邢湾镇的多数企业都是从生产牛头刨、带锯机等初级木工机械产品的“小制造”起家,实行家庭式管理,没有完善的财务账簿,纳税意识较差,再加上这些企业大都直接将产品销给用户,一般不开具发票,类似“以票控税”这样的常规税收管理手段在此难以奏效。李局长说:“可见,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是显而易见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从这里突破。”  围绕“以电控税”做文章  2006年6月,任县国税局抽调8名业务骨干,成立了机械制造行业税收管理调研小组,力求找到一个准确测算企业销售收入的方法,把税收管理纳入精细化轨道。任副组长的征管股股长吴平回忆说:“我们用3个月时间,到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邢湾镇,对企业进行了分类,每类筛选出5家企业,跟踪调查企业经营情况,每天一笔不落地记录企业的进料、库存和销售等情况,由此摸清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底数。”  然而,税收管理员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天天下企业蹲点。那么,怎样才能找出一个科学的参考指标,进而准确测算企业销售收入呢?他们根据已掌握的生产数据,加上反复论证,调研小组成员逐渐形成了“以电控税”的思路。因为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动力主要是电力,同类企业如果采用同样工艺和工序生产等量产品,用电量应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企业用电量,就能掌握企业生产量。  于是,该局一方面加强与电力部门的沟通,争取电力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用电量;另一方面集中审核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科学核算每类产品的单位用电量,然后根据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测算企业销售收入。该局征收管理股干部赵冬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比对企业的申报收入与测算收入,如两者相符,则说明企业纳税申报合法真实。”  在任县国税局邢湾税务分局,分局局长刘计兴举了个例子:一家小型机械制造公司主要生产旋切机,生产单台旋切机耗电量200千瓦时左右,每台售价约1.2万元。去年11月,该公司生产耗电总量为4200千瓦时,据此推算应生产21台旋切机,根据其销售收入应缴纳增值税1.5万多元。然而,该公司申报缴纳的税款还不到1万元,与测算值差距较大。随后,税务人员检查了其财务账簿,查实该公司偷税4600元。  以税收管理促产业提升  任县国税局还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的《机械制造行业税收管理办法》。他们在以电控税的基础上,结合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综合治税等措施,一方面利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企业税收数据,对数据异常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和检查,另一方面,在当地政府、地税局和工商部门的配合下,成立综合治税办公室,共享机械制造行业管理信息,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公开企业涉税信息,方便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事实证明,该办法的实施效果很好。统计显示,2007年,任县机械制造行业增值税收入为1210万元,同比增长119.2%,超过全县当期增值税平均增速36.33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的产业增速与税收增速“倒挂”现象。  由于此套税收管理办法能比较方便地发现并查处漏征漏管户,并提高了部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那些注重新产品研发的企业,打击了市场无序竞争行为,再加上该局利用此时机,积极向企业宣讲国家产业税收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任县机械制造行业的扩规改造和提档升级。据李修权介绍,去年全县共有7家机械制造企业由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实现了当地政府提出的企业整合、升级目标。今年*9季度,预计该县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