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用异地关联方账外交易逃税 补缴个税逾千万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潘涛 陈涛 杜苹日期:2012-07-19字号[ 大 中 小 ]   日前,江苏省无锡市地税局稽查局通过查前实施“预案分析”,查中采用账内检查和外调协查双管齐下的方法,通过深度应用自主开发的查账软件分析工具,由一笔异常的购销业务发现了利用异地关联方隐匿进行的账外交易,最后追踪查补个人所得税逾千万元。  初步检查,表面风平浪静  被查单位为本地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合金钢的生产销售等。案件缘起分级分类稽查案源,该局在检查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查案件进行了预案分析。正式检查后,按照预先的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在*9时间调取了财务明细账、产成品账、材料账、供货合同等相关资料,又随机抽取了原材料和产品的原始出库单、入库单。经过仔细分析核查,从账面上看该单位业务核算规范,税收申报情况一切正常。  追踪线索,暗里波涛涌动  然而没过多久,检查人员警觉的目光聚焦在主营业务利润率明显偏低、增值税税负几乎为零的涉税疑点上,职业的敏锐性提示这里肯定隐藏着问题。于是,检查人员突破就账论账的传统方法,以办案的形式组建专案组,对被查对象资金流向、往来异动、资产情况进行逐个核查和全面检查,深度应用查账软件中新开发的搜索功能和分析功能进行线索追踪,果然发现往来账户存在异常,由此牵出了一系列蛛丝马迹。  有一笔向省内异地某贸易公司买入一批近亿元的钢锭应支付的货款,所对应结平的科目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经调查,其中近一半直接增加了被查企业的投资收益,还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另有5000万元通过多重账务处理最终转到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个人名下。  趁热打铁,借助外调追击  上述的购销业务和投资业务有什么关系呢?抓住有效线索,检查人员乘胜追击,对异地公司开展外调检查。结果显示,异地公司仅存续了一年不到,该笔购销业务发生后就已在当地国税、地税部门进行了税务注销,异地公司在存续期间仅缴纳了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印花税等少量税收。  根据掌握的线索,检查人员凭借多年丰富的稽查经验,大胆分析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无锡公司的财务总监实施约谈,结果得到购销业务真实但原始凭证会立即补充的回复。检查人员从全面维护纳税人应有权益的角度出发,给予其一次机会,但财务总监一去后杳无音信,手机无人接听。经局领导同意,检查人员与驻税公安办联合行动,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稽查询问。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一幕利用异地关联方贸易背后的个人资本交易浮出了水面。  抽丝剥茧,揭露真实面目  根据所获资料显示,以上两公司以前的确有业务往来,但在该笔巨额购销业务发生以后,异地公司的投资方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了被查单位无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随后被查单位把正常的购销业务与法定代表人个人随之发生的股权转让业务混合在一起,进行了多笔账务处理,将个人股权转让业务游离在账外。除正常购销业务外,还发生了法定代表人将持有异地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被查单位的业务。  对此,检查人员立即收集了股权转让合同、资产评估报告、银行支付记录等充分翔实的证据材料,一举查证了个人投资者利用自己异地有交易的关联企业,以达到个人资本骤增的目的,而且还利用税收政策上造成的管理盲区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事实。在铁的证据面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心理防线最终崩溃,承认了交易背后的真实情况,并未申报相关税收,立即补缴少申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100多万元。  随着近年来税收宣传和纳税服务的深入开展,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掌握日益精通,企业在纳税问题上的低级错误、明显问题越来越少。但并不等同于可以就此“玩转”税收政策,逃避涉税义务,凡是妄想将法律法规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最终还是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同时,从该案的查处情况看,按照常规的检查方法从账面上很难发现问题,但是检查人员从办案的理念出发,拓宽了稽查思路,创新了稽查手段,采用多元化科技化的方式方法,抓住一个疑点挖出深藏于账面内的涉税问题,并以充足、固定、有效的证据资料办成凿凿铁案,及时堵塞了征管漏洞,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的震慑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