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庆国税稽查系统利用第三方信息拓展深度来源:中国税网作者:郑甫华 罗媛媛 陈蜀庆日期:2011-08-02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重庆市国税稽查系统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人均查补收入达到473万元,高于全国人均查补数。“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稽查系统共检查纳税人2.57万户,查补收入总额26.51亿元,较“十五”期间全市国税稽查查补收入总额增长98.43%,增加13.15亿元,实际入库总额26.06亿元,入库率达到98.3%.  据了解,重庆市国税稽查系统多年来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税务稽查工作,近几年重庆市国税稽查系统选案准确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该局建立健全稽查选案信息平台,利用CTAIS后台数据库,以及日常征管信息等资料,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报表分析、信息比对等方式,确定重点检查对象。  2010年,重庆市万州区国税局稽查局借助查账软件成功查处某医药销售公司利用金蝶会计核算软件设置“两套账”、隐瞒销售收入逃避缴纳税款案件。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利用数据采集软件在该公司服务器上智能搜索所有账套,并在15秒钟内自动完成了对6个账套87354条会计凭证文件记录和13254条存货文件记录数的采集,运用查账软件强大的功能模块进行“解剖式”稽查,使案件查办取得了关键证据。该案共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34.5万元,在电算化查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重庆市国税稽查系统还与多个职能部门建立了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积极推进信息管税、综合治税,有效拓展了稽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2010年,该市国税稽查系统与8个市级职能部门交流共享第三方信息达2万余条,通过分类整合运用于稽查工作中,切实增强了稽查部门的精确打击能力,提高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重庆市开展的药品经销行业税收专项检查中,由于药品零售企业多采取定额征收,大多账务不健全,对检查怀有抵触情绪,自查补税环节收效甚微。重庆市国税局稽查局另辟蹊径,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取得了全市医保部门划款给定点医保药店的结算数据,通过纳税人申报收入与医保划款收入的比对,准确掌握了实际经营数据,并推动定点医保企业认真开展了第二次自查工作,督促相关纳税人自查补税近3000万元,是前期自查补税的13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国税稽查系统遵循依法、规范、共享、高效的原则,在日常稽查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制定下发了《重庆市国税、地税稽查工作协作办法》,与地税稽查部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协作,不断提高对共管户的信息交换、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及大要案件查处的协作水平,逐步形成了工作方案共商、重点案件共查、涉税线索共用、工作经验共享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国税、地税稽查部门先后联合检查纳税人1300余户次,查补税款近4亿元,并相互移送涉税违法线索3200余条。同时,他们还与公安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查处涉税大要案件。如在重庆市政府组织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通过公安部门转交的线索,积极开展了对37户涉黑企业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仅查补税款就逾1亿元。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中,该局会同公安部门开展以“端窝点、打团伙、打跨省作案”为重点的打击整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了“4·21”、“10·5”等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案金额大、影响广泛的大要案件,缴获各类假票据523万份,涉案假票据总金额达到1559余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  在与工商、审计、海关、人民银行反洗钱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中,重庆市国税局积极探索建立良性互动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相关部门参与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进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工作的总体效果。在今年资本交易项目专项检查工作开展前,重庆市国税局稽查局在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获取了全市8万多条2007年~2009年期间的股权变更信息,通过清分比对,及时将涉及国税部门征管的16181户企业名单分发给各稽查部门,为今年指令性检查项目涉及的所有企业全部纳入税收专项检查的工作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