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税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谈和谐发展之必要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5期作者:常健康 董伟日期:2008-06-20字号[ 大 中 小 ]   国地税分设10余年来,地税机关各项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税收任务是分设之初的10多倍,基层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征管基础建设、队伍素质建设成就斐然。然而,长期高速发展积淀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收入、干部思想、信息化软硬件脱节等等,既影响了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也让全体地税人苦苦深思。  一、地税当前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1.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分享以后,地方政府倚重度下降和地税收入较快增长的矛盾。随着财政分成比例不断变化,原先国税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上缴国家财政,而地税征收的各税主要由地方政府支配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目前,除城建税、车船税、印花税等小税全部上缴地方财政外,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个地税征收的主体税种国家拿走了60%,省以下分享40%。据初步调查,在多数市、县国地两税对省、市、县级财政的贡献率已相差无几,这样一来,地方财政对地税的依存度急剧下降,由此引发地方政府对地税支持力度的下降。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地税税收规模日益加大,由地税部门代收的各种费、基金的品目和金额也大幅增长,然新办企业所得税管理权“易主”,致使地税部门对企业的实际管控权在逐年下降,“地税靠领导”的局面逐步加深,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2.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的矛盾。大凡地税干部这两年都有体会,那就是内部自我约束力在不断增强,从“五条禁令”、“十五不准”到“两制”、“两力”的推行,税务机关自我定位由原来的管理到现在的服务,服务内容得以不断拓展和延伸。“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微笑服务”得以在全省系统推广,纳税人的评议成为评价一个税务干部甚至是税务机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形势下,要把握管理和服务、执法和人情的尺度,对每一个税务干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和考验。而山西省许多县都存在企业在农村、纳税人大都由农民转变而来,纳税意识相对淡漠的现状,注重管理还是服务实在是个两难的选择。这个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3.基层税干能动性下降和工作任务加重的矛盾。国地分设之初,税务部门是世外桃源,工作性质很单纯,就是收税。其他部门布置任务、组织活动很少涉及地税这些条管单位。近几年,随着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和部门之间联系加强,各种活动、会议和任务纷至沓来,事务性工作量连年翻番。税收计划按比例逐年增长,代征的费、基金的种类和绝对额都有增无减,尤其是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以来,征收难度和压力急剧加大。另一方面,身处征收一线的广大税干新旧更替缓慢,年龄老化现象严重,长期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使得工作积极性下降。看摊守本、胡乱应付,甚至滋生事端的现象比比皆是。  4.信息化迅猛发展与信息渠道单一的矛盾。从手工开票、单机版软件到目前的金税工程二期综合征管软件全面运行;网上收发文件、视频会议系统开通,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人均电脑配置率基本达100%,地税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进入了内部运作高度信息化的时期。然而,这样的信息化也只是内部的,因为其一是没有和企业联网,不能对企业财务和经营进行及时监督。二是没有和其他有关部门如煤炭、统计、计划、政府联网,缺乏信息交换平台,不能对企业进行外围监督,目前的信息化只是有效监管了税务人员的随意执法。而就眼下企业的财务核算失真严重、诚信缺失而言,最需要监督的恰恰是这类企业,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大力提高。  二、构建和谐地税来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1.税收依托经济税源协调发展,力求在营造环境上和谐统一。首先,要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把依法治税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使税收充分发挥调节经济和服务经济的双重职能,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其次,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加强小税种管理、考核,为地方经济多做贡献,营造当地和谐环境。近年来受益于经济增长和煤炭价格上涨,税收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由于税收基数大幅增长,大企业、大税种成为监控和管理的重点。而城建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小税种受到冷落而增幅缓慢,这些百分百归地方支配的税种,对地方收入绝对额和比重增加作用不容小视。要实行对这些税种单独考核,创新征管办法,实行源泉控管,加强代征代扣管理,多管齐下促进小税种大幅增收,为地方经济多做贡献,赢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从而创造和谐的地方环境。  2.坚持执法与服务同步推进,力求在依法行政上和谐统一。首先,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使优质服务和严格执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严格执法,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是税收服务的核心内容,是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优质服务是依法治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服务的目的就是要人性化地执法,让严格执法变得更容易和简单一些。构建和谐地税,就是要切实转变执法观念,实现由过去单纯的执法者角色向执法服务者角色转变,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的关系,实现执法与服务的a1融合,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其次,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良好治税环境和纳税人满意。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纳税人是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纳税服务,是依法治税的需要,更是当前全省税务系统落实“两制”、提高“两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拿泽州局来说,近年来在服务纳税人方面严格落实省市局规定,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拓宽服务内容,坚持四化服务,即:服务项目规范化;服务内容公开化;服务监督刚性化;服务措施全程化。这些措施不但赢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带来治税环境全面改观和税收大幅增长。  3.打造地税文化和畅通交流渠道齐头并进,力求激活干部队伍活力,营造内部协调统一。一是通过交流平人心。畅通干部诉求渠道,通过热线、信箱、定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干部建议和意见,了解干部思想动态、生活疾苦,领导干部要通过谈心等活动掌握干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要开辟救助渠道,对遇到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干部职工实施救助,献出爱心,使全体税干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二是通过活动聚人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振奋人心。三是专题教育活动净人心。以“八种良好风气”为标准,认真组织“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开展“创优环境”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向先进个人学习等活动。四是交流互动活人心。处理好单位内部各种关系,建立和谐的系统内关系。加强基层和机关以及基层之间、机关之间的交流,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一些业务好、工作能力强、人品好的干部任用到重要岗位上;建立省、市、县干部互动平台,以借调、挂职等形式实现上下互动、人才交流,激活队伍活力。  4.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力求信息渠道通畅和谐。(1)处理好与社会各层面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一是建立正常的部门关系;二是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做出社会满意的业绩。(2)处理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建立和谐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一是发挥好组织税收收入职能;二是正确认识地方党政与垂直部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三是积极参加地方建设。(3)在处理好上述关系的前提下,由政府出面,财政投资,一次性建立各有关部门的信息网络。  作者单位:山西省泽州县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