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人员薪酬交纳个人所得税解析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5期作者:廖艳萍日期:2008-06-27字号[ 大 中 小 ] 一、为什么要课征个人所得税 课征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基础,即为什么要课征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1418亿元人民币,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的1.4%增长到6.5%。2007年个人所得税税收达3185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733亿元人民币,增长29.9%。已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2.为达成社会公平的目标。个人所得税法担负着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防止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任务。 3.存有自动稳定机能。税收的自动稳定机能,又称之为内在稳定功能,说的是税收可以不经过税率的提高,即可与经济运行自动配合,并借这种作用对经济发生调节的作用。通常,多种税收都含有这种功能,而个人所得税制因其采用累进税率,而使其所得弹性大于其他税收,即税收的增加幅度大于所得的增加幅度,或者,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所得的减少幅度,故其自动稳定机能更加显著。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税收的增加率为高,可自动阻遏膨胀的趋势;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税收的减少率较国民所得的降低率为大,故可阻遏继续紧缩的趋势。 4.避免资源配置的扭曲。税收的有差别征收,会引起商品之间相对价格的改变,使资源由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这样,效率降低的部分就称之为超额负担。这种因课税而产生的后果通常称之为资源配置的扭曲。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不会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因此,常常被认为不会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也不会产生超额负担。因此,个人所得税比起商品劳务税,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哪些所得要交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件》第八条、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规定明确,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本文详细讲述工资薪金所得如何计税。 例(1)某高校王老师2006年10月岗位工资额680元,薪级工资额295元,地区差2元,省补贴1 450元,奖励148元,岗位补贴1500元,独生费5元,电话费200元,加班费200元,课时费500元,车补200元,养老保险300元,医疗保险80元,失业险50元,住房公积金300元。 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实发数为准还是应发数为准?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王老师10月应交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答:①独生子女补贴不属于工资性质的所得,是属于其子女的福利,不应计工资的应税所得;②加班费,课时费;应按规定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③电话费,车补,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缴纳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④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680+295+2+1450+148+1500+200+500-2000-300-80-50-300=2045(查表:超过2 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按15%-125计算) 应纳税额2045×15%-125=181.75元 王老师当月应交个人所得181.75元 例(2)某高校刘老师2006年7月份到外地出差上课,领取差旅费津贴1000元、误餐补助500元;月底领取本月工资3800元,课时费500元,政府特许津贴100元,三险一金400元。请问,刘先生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答:①政府特许津贴属于免税项目,不计税;②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差旅费津贴和误餐补助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务总局1995年8月21日发布的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课时费应按规定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3800+500-2000-400=1900(查表) 应纳税额=1900×10%-25=165元 刘老师当月应交个人所得165元 例(3)某高校外籍老师山姆,每月工资薪金8000元,住房补贴1200元。山姆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答:住房补贴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外籍人员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是否由中国境内或境外的企业或雇主支付或负担,均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除依照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条约、签定的税收协定或者有关政策规定可以免税或减税以外,都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外籍人员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与中国公民相同。但是,外籍人员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每月20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 应纳税所得额=8000-2000-3200=2800元 应纳税额=2800×15%-125=295元 山姆当月应交个人所得295元 例(4)某高校叶老师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薪8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答:先将叶老师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薪,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后,按照以下计算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8000÷12=666.66 适用税率10% 应纳税额=8000×10%-25=775元 叶老师奖金应交个人所得税775元 例(5)某高校李老师2006年7月从学校取得工资4000元,被中专学校聘为兼职老师取得工资2500元,学校按规定从其工资中提取三险一金500元,李老师7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答:对于个人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将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只扣除一次费用额。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4000+2500-2000-500=4000(查表) 应纳税额=4000×15%-125=475元 李老师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475元 三、如何申报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1)本人直接申报纳税;(2)委托他人申报纳税;(3)邮寄申报。对采取邮寄申报纳税的,以寄出地的邮戳为实际申报日期。纳税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纳税人确有困难,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2.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地点。(1)申报纳税地点一般应为收入来源地的主管税务机关;(2)对纳税人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可选择并固定在其中一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3)从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向境内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纳税人要求变更申报纳税地点的,必须经原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四、个人所得税的违章处罚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及5倍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及3倍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平的、公正的新税制,既充分体现税法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又能确保征管和代扣代缴的顺利进行,形成良性激励机制。从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要在全社会倡导“缴税光荣,偷逃税可耻”,形成“公平税赋”的良好氛围。建立个人所得税遵守情况评价体系,将其与职位的升迁、先进的评选、执照的申领与年检挂钩,以此约束个人纳税行为、督促其依法纳税。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税收相关知识的咨询,以及税收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为什么纳税、纳多少税和怎么纳税等问题。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