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应重视过程控制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张建庆日期:2010-07-16字号[ 大 中 小 ]   当前,信息化进程已经融入国民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先进的网络化建设、严密的流程控制软件、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得税务部门可以摆脱传统的以结果导向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向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流程通畅、重视过程控制、强化业绩考核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应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弱化人的主观因素,强化程序的合法、规范、有效。应以细化税收业务管理规程为目标,以建立链条式岗责体系为手段,对现行税收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进行调整,理顺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岗责、流程、考核、问责“四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模式,全面规范征管行为和执法行为。  要打好税收管理的基础,需要从岗责体系入手,科学划分税收业务类别,每类业务既要相对独立又能相互制约,同时应按照职责明晰、分工合理、各岗工作量相对饱和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对岗位的职责、权限、任务、时限、目标进行细化、量化,科学编制职责明确、职能清晰、符合实际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流程是岗责体系科学运转的桥梁和纽带,是税收管理的“中枢”。岗责体系框架搭建好后,应根据各项税收业务的内容、流向、环节和步骤确定具体操作标准,细化各环节的业务传递程序、方式、途径和时限,注重各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强化分工下的协作配合,将全部工作纳入过程控制之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传递快捷、衔接紧密的流水线。同时应根据日常执法中发现的“怕出错不敢干”问题,通过科学测定,细致筛选,明确关键执法点的执法标准和过错追究点,实行实时提醒,根据岗位类别、执法特点和人员素质的不同对各关键执法点实施日常监控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限度地规避、消除执法风险。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岗责的落实。只有将绩效管理考核与业务流程、岗责体系有机结合,明确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量,按岗设分,以量定奖,才能解决日常绩效管理考核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要对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增设“不作为”和“作为不好”的减分因素和减分数额,并将扣减分数与考核奖金直接挂钩。  质效问责主要是将原来虚无的集体问责、部门问责转化为切实的个体问责,将权力与责任追究挂钩,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人意识,实现权责统一。问责环节重点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问责对象可以设置为单户查补税款数额较大的企业税收管理员、所管理纳税人因同类违法事件被处两次(含)以上罚款的税收管理员等。问责内容包括有无失职、渎职行为;有无业务水平不适应税收征管工作需要的问题等。  上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征管模式能有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干错了怎么办”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