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纳税人基本权与纳税意识来源:洪泽地税作者:杨明路 王栋日期:2012-11-05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每一项税收新政的出台都会受到集中关注,甚至引发民众的“税感焦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税收社会”已经到来,“沉默的纳税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注征税和用税。尽管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写入大量纳税人程序性和实体性权利,2009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明确对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告知,但所涉及的是一些纳税人具体权利,对纳税人基本权利却仍然关涉甚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新闻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83.4%的人感觉作为纳税人“亏”,只履行义务没行使权利;39%的纳税人很焦虑,表示很想行使监督权利,但不知怎么办;12.3%的受访者对纳税人权益比较了解,其余87.7%的人则处于“完全不知道”和“知道一点”的状态;80%的人从来没行使过纳税人的任何一项权益。最近,某新闻机构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税务机关对你进行行政处罚,且处罚过重,你该怎么办?结果有89.26%的纳税人选择找人说情,8.42%的纳税人选择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罚,只有2.32%的纳税人选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问卷调查的结果让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不是一直在宣传“纳税光荣”吗?为什么中国纳税人会缺乏主体意识和责任感?“税感焦虑”如不能及时释放、恰当引导、呵护和关怀,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泄愤的公共破坏力量。民众的“税感焦虑”如果通过引导、呵护并给以各种“税收关怀”,经过一定的过渡期,这种情绪可以转化为一种理性的公共建设力量。 一、税收必须且只能为公共产品服务 现代法治社会,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现代税收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纳贡,纳贡的原因很简单,即统治者的武力,而税收的法理决定了它必须来源于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们通过契约组织政府,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这需要相应的支出,因此政府需要收税。但征税不能单由政府说了算,政府单方面决定征税的结果必然是重税,税收必须来源于纳税人的同意,而且要和公共产品联系起来,必须且只能为公共产品服务。 二、纳税人的核心权利是基本权 纳税人权利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宪法层面的纳税人基本权,另一种是行政法层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程序性权利),纳税人基本权处于核心地位。 所谓纳税人基本权,是纳税人享有的要求按照符合宪法的规定征税和使用税款的基本权利。纳税人基本权概念植根于社会契约,以宪法基本理念与基本价值为基础,强调国家征税的目的在于国民的福利。纳税人基本权摆脱了传统税法学片面强调税的“收入”而忽略税的“使用”,割裂税的征收与使用之间关系的状况。它站在纳税人立场上构筑税的概念,统一税的征收与使用,强调对税的征收以及对税的用途实现“法的支配”。因此,纳税人基本权反映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制度依据和合法性保障,它直接针对国家征税、用税而发生,用以回答国家征税、用税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集中体现了法治精神、宪政精神。 三、保障纳税人基本权才能取得纳税人的信任与合作 纳税人基本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在民主法治国家,法律为人民的公意,国家没有法律依据,不得限制人民基本权利或设定负担,因此税的征收必须具有法律上的依据;另一方面,税的使用也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税款必须真正地“用之于民”,这样才能实现征税的目的,让纳税人享有社会保障权。 从现实情况来,由于征税基本由政府单方面决定而非经过纳税人的同意,因此民众的纳税意愿必然较低。著名财政学家李炜光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纳税人权利缺乏的社会,一定是纳税人偷逃税现象极为严重的社会,而且偷税之风不可抑制”。我国总体上倾向于把税收仅仅当作一个经济问题来处理,回避其中的政治意义和影响,“税收法定”原则未得到严格贯彻,税制仍是以追求财政收入*5化为目标,近年来税收每年以GDP增幅2倍的速度增长,“国进民退”、“国富民穷”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危机日益加剧,而政府在使用税款方面,显得过于随心所欲,浪费严重。 现代公共财政制度就是以纳税人基本权保障为核心的财政制度。在“税收社会”里,应推动国家财税的法治化和民主化进程,建设“预算社会”。通过预算来表达民众花钱、用税的意愿;从征税到用税,都应体现法治、民主的精神,让财税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有效工具。令人欣慰的是,“十二五”开始,国家已经着手实施结构性减税、惠及民生的改革步伐。 现代税收体制如果要实现高效率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的合作。孟德斯鸠指出:“因为国民相信赋税是缴纳给自己的,因此愿意纳税。”事实上,纳税人不以逃税为耻的普遍现象正是“我纳税,你享乐”的怨愤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反应。因此,只有建立一种以纳税人权利为本位、尊重纳税人基本权的税收制度,实现税收法治,才能取得纳税人的信任与支持,纳税人才会真正地热爱这片土地而不是选择逃离,纳税人才会真正的感受到“纳税光荣”。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