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闻问切”法为抓手,全面提高税收宣传水平来源:赣州市地税局作者:黄万生日期:2013-03-04字号[ 大 中 小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百姓对税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逐步清楚,从敬而远之到亲近,从不太理解到慢慢接受的过程。税收宣传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沟通手段,对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征纳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越来越重视税收宣传工作,对税收宣传的内容、方式、渠道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所取得的整体效果来看,离新时期下税收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完全发挥出税收宣传应有的作用。 一、 当前税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上。表现为税收宣传的大杂烩。各种宣传内容混杂在一起,让纳税人“捡到筐里就是菜”,不会为纳税人精心准备“小炒菜”,这种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会针对具体纳税人的税收宣传,造成了宣传效果上的分散性和杂乱性。 (二)方式上。表现为简单、不对等。对百姓的纳税需求不太清楚或不重视,以自我宣传为中心,灌输的多,和纳税人主动交流的少。这种“喂饭式”的税收宣传,使宣传双方一开始就处在不对等的地位上,纳税人失去了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税收宣传,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种税务部门自弹自唱、居高临下“训话式”的宣传,宣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三)渠道上。目前,各级税务机关的宣传渠道,主要还是以各类纸质宣传资料、自办的报刊和网站为主。宣传平台较为狭隘、宣传途径较简单,自顾自说的多,沟通交流的少。纳税人被动接受宣传的多,主动性差,形成了税收宣传的依赖性和等待性。 (四)制度上。表现为不严密。在税收宣传中,缺少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税收宣传制度,没有使税收宣传制度化、系统化,对全年的税收宣传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无法突出税收宣传的重点和连续性,无法形成合力,造成了税收宣传的随意性、凌乱性、无目的性。 二、税收宣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税务部门方面。有的税务机关对税收宣传的认识不是很到位,没有让税收宣传做到与时俱进,导致税收宣传创新不足,保守有余;有的税务机关认为税务部门收好税就行了,税收宣传不过是税收工作的“装饰物”、“点缀品”,工作之余顺带进行宣传就行了,没有把税收宣传提高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层面上来考虑;有的税务机关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税收宣传只是“花拳绣腿”,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对税收宣传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的税务机关认为税收宣传是上级部门的事情,自己做好本职份内工作就行了……凡此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税收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纳税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等”、“靠”。“等”就是在税收宣传存在被动心理,一味等待税务人员送政策上门,或等待税务人员通知参加税收宣传活动,没有自己的税收宣传需求,税务人员“喂”什么内容纳税人就“吃”什么,效果自然不明显:“靠”就是过分依靠或依赖税务人员,想要知道什么税收政策,大多数人是选择直接问税收管理员,较少通过报纸或网络等渠道寻找答案,把税务人员当宣传“保姆”了。 (三)社会方面。在政府层面,目前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涵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税收宣传体系,大都时候是税务部门在唱主角,其它职能部门则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税收宣传成了一座孤岛,没有形成部门合作的格局,发挥不出税收宣传的合力。 在百姓层面,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税收宣传的一份子,主动参与意识差,认为税收宣传是税务部门的事,把自己仅仅定位为税收宣传的对象,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税收宣传的同时,也可以向其它人员开展税收宣传。 三、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充分发挥“望闻问切”在税收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借用我国传统中医中学的“望闻问切”诊疗法来解决。“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如果能把这种传统“望闻问切”法,加以借鉴和改进,较好地运用到现代税收宣传中去,会大大提高宣传效果。 (一)望得高远。要充分发挥和提高税收宣传的视觉效果,科学证明,一个人的视觉刺激要远远大于其它感官的刺激。所以在税收宣传中,除了发挥纸质宣传资料的作用外,还要与时俱进,利用各种手段,如电脑、FLASH、QQ、动漫、戏剧、宣传栏等,让税收宣传“活”起来,“动”起来,让百姓看得见、看得懂、看得进去,看得开心,这样的宣传才能入脑入心。 (二)闻得准确。要敏锐及时地捕捉到纳税人的税收宣传需求。纳税人由于所处环境和地位的不同,对税收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税务部门要及时敏锐捕捉到这些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宣传,以最小的宣传成本获取较大的宣传效果。如在居民社区,税收宣传的重点就应该放在二手房税收政策、车购税、个人所得税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内容上;在企业经理培训时,重点要讲解个税12万政策、诚信纳税等方面;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宣传时,重点要放在解释*7税收政策方面。 (三)问得清楚。要问计于纳税人,清楚和掌握他们的税收需求,使税收宣传有的放矢。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个别询问法、问卷调查法、网上调查法、座谈会法,问的方法要简单扼要,要问得巧妙、问得透彻、问得明白,使纳税人更容易“说”出自己的税收宣传需求。税务部门要对纳税人的回答分门别类整理,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 (四)切得及时。要切准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宣传,释疑于百姓,避免税收政策被曲解、被误读。现在消息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内容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加上有的不负责任的报刊或所谓专家对税收政策有意或无意地误读,在社会上引起百姓的误解或不必要的担心和猜测,这时税收宣传要做到准确切入,及时解释,还事实以真相。 四、从大处着眼,内外结合,全面提高税收宣传水平 (一)对内,进一步完善税收宣传体系。 1、建立一套完善的税收宣传制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税务机关都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完善的税收宣传制度,从宣传的内容、对象、目的意义、方式、时间等各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和相应的部署,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安排、有结果,这样的税收宣传才能有制度保证,避免出现一窝蜂或随波逐流的现象。 2、建立一支专门的税收宣传队伍。 要成立专门的税收宣传队伍,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税收宣传资源整合集中,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工具,赋予相应的权力,广泛及时有效地开展各项税收宣传。这样,税收宣传的合力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宣传的战斗力会更强,宣传效果会更明显。 3、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宣传平台。我国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税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宣传平台,利用动漫宣传、FLASH、微博、短信等,扩大税收宣传的传播途径,还可以开发各类税收宣传游戏,寓教于乐,从而使税收宣传生动活泼,增强税收宣传的效果。 4、建立一套税收宣传需求调查体系。要做好税收宣传需求调查工作,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组成专门人员,设立专门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需求调查,准确及时掌握纳税人需求。需求调查要有相对稳定性、持续性,问卷设计要科学,以便及时反映出纳税人需求。 5、要学会税收宣传筹划。在开展税收宣传前,应该做好宣传筹划工作,对本次宣传的内容效果、预期目的、方式方法、宣传对象、邀请人员等,都要有一个详细具体的计划,以提高税收宣传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克服税收宣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安排、事后有分析”,使每一次宣传效果达到*5化。事后要对本次宣传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其经验和教训供下一次税收宣传时借鉴。 (二)对外,形成税收宣传合力。 要形成一种社会税收宣传的氛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部门分工越来越细,彼此间的协调和合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税收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在税收宣传中,税务部门除了要发挥出主力军和主战场的作用外,还应该结合各部门力量,建立一支“编外税收宣传员”、“义务税收宣传员”、“兼职税收宣传员”队伍,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税收宣传氛围。 1、政府机关。要由政府牵头,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使其成为“编外税收宣传员”,建立税收宣传合作体系,以一个整体的宣传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如财政部门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大力宣传税收的用途,使百姓,特别是纳税人,觉得自己的税缴得明白,用得清楚,从而营造和谐的征纳关系;公安经侦部门大力宣传打击税收违法案件,从而形成威慑力,维护辖区内的良好税收秩序。这样,就能发挥出政府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力量,形成税收宣传合力。 2、社会上。强调每一个百姓都可以成为“义务宣传员”,是税收宣传中的一份子,如举报商家不给发票行为,举报假发票线索等。通过举报这种行为,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本身也是税收宣传中的重要内容。也可以邀请百姓广泛参与税收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充当讲解员的角色。 3、纳税人。纳税人在接受税收宣传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兼职税收宣传员”的作用。如利用自己对税收知识较熟悉的优势,向扣缴了个税的员工讲解个税的缴纳办法和依据,向员工讲解假发票的辨别办法,向企业老板详细讲解个税12万政策,在本单位内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宣传氛围。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