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几个问题的思考来源:《会计之友》作者:刘骏日期:2010-09-30字号[ 大 中 小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体系的基础,是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成熟程度直接决定会计准则的质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概念框架是一部宪法(constitution),是一套由相互关联的目标与基本概念所构成的、内在一致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引导出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FASB,1976)。研究和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至关重要的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概念框架是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现有的相关概念框架为对象,就其中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及会计确认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关于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有很多提法,如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表目标等,但主要精神基本相同,故本文不作严格区分。目标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概念框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规范性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之一。关于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有二,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等有用观。笔者认为,两者均不应作为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同样也存在不足。 1.财务报告难以确定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的重要性,也难以满足其不同决策内容、决策模型和决策偏好的需要 企业有不同的相关利益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职工、供应商和顾客等。不同的利益集团有不同的决策内容、模型和偏好。其一,这些不同的决策内容、模型和偏好,会计能否知晓,有无能力知晓,带有很大疑问,更何况许多内容是变化的;其二,即使知晓上述内容,究竟哪个利益集团是主要的,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更何况,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主要利益集团。因此,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缺乏可行性。 2.财务报告信息形成模式与决策对信息的要求不相符 现行财务会计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模式,而且在可预计的未来这一状况不会改变。历史成本模式下,财务报告提供的主要是历史信息,它注重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行为,它所需用要的是未来信息,对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很高。显然,将财务报告定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不相符。 3.决策有用观难以成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 从美、英、澳、加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构建的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来看,都将会计目标视为逻辑起点,由其统驭和指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诸多基本财务会计概念。决策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之外的另一系统,如果将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认定是为决策系统服务的话,那么依其所构建的财务会计(财务报告)概念结构就难免有“决策系统概念结构”之嫌。这样的概念结构自然难以引导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也难以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FASB,1976)。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