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方税务局2008年1-6月份全省地方税收收入情况来源:辽宁省地方税务局作者:日期:2008-07-31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以来,全省地税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两基”建设,强化信息化应用,强化税源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提高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税收收入再创历史同期*4水平。  一、上半年收入完成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口径收入累计完成4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19亿元,增长34.9%,为年初计划的5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4.1亿元,增长33.5%,为年初计划的52.7%,完成奋斗目标的47.4%.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3.7亿元,增长36.4%,为年度计划的53.8%.  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收入总量、增量和增幅再创历史同期*4水平。  上半年,地方税收总量达到459.8亿元,为历史新高;增长34.9%,比同期高0.7个百分点;进度完成54.7%,比同期快0.1个百分点,比时间进度快4.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总额在全国列第7位,增幅在全国列第15位,在东部省份中列第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多项收入指标创造了历史同期*4水平。  2.收入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今年前3个月地方税收以40%以上的增速高位运行,各月分别增长了44.2%、47.8%和46.2%,累计增长了45.7%,4月份以后,由于非即期收入和政策翘尾带来收入增量的减少,以及政策减收因素的体现,收入增速放缓,4月、5月、6月当月分别增长了17.4%、34.3%和28.8%,导致上半年累计增幅比前3个月回落了10.8个百分点。  3.各税收入快速增长,三大主体税种增收贡献突出。  尽管个人所得税提高起征点和企业所得税降低税率等政策变化减少了部分收入,但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三个主体税种仍是地税增收主体,三项收入分别增长29.6%、37.9%和48.1%,增收额合计74亿元,占地方税收总增收额的62.2%,拉动地方税收增长21.7个百分点。  4.二、三产业税收协调增长,房地产业等四大重点行业仍是主要税收增长点,采矿业成为新的增收亮点。  第二产业税收完成182.4亿元,占总收入的39.7%,同比增长38%,增收50.2亿元,占地方税收总增收额的38.3%;第三产业税收完成276.2亿元,占总收入的60.1%,同比增长41.4%,增收80.9亿元,占地方税收总增收额的61.7%.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四大重点行业共完成税收276.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60.1%,增长39.5%,增加额合计78.2亿元,占税收增量的59.6%.在价格拉动作用下,采矿业完成37.9亿元,增收14.7亿元,增长63.2%,成为新的增收亮点。  5.各市收入全面增长。  全省14个市均实现20%以上增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5%)的有7个市,分别是鞍山、抚顺、锦州、营口、铁岭、朝阳和盘锦市。增幅*6的朝阳市(64.7%)比增幅最低的市(27%)高出37.7个百分点。  二、收入增长的原因  (一)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项目积聚效应初步显现,为地方税收提供了充实的税源基础。  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工业、投资、出口、金融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为地方税收提供了坚实的税源基础。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4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1133.5亿元,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7.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了11.5%.初步测算,经济因素拉动税收增长约57亿元,占总增收额的47.8%,拉动税收增长约16.7个百分点。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重点建设项目积聚效应初步显现,带动税收加快增长。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其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69.4亿元,增长31.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3.2亿元,同比增长42%,商品房施工面积完成826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实现92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实现销售额349.2亿元,同比增长11.6%.在此拉动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增长30.3%和40.2%,合计增收额40.1亿元,占地方税收增收总额的30.6%.  2.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以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的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拉动了工业税收快速增长。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9%,相应的,拉动了工业税收同比增加39.1亿元,增长40.9%,占税收增收总额的29.8%.同时,我省“两大基地”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成果正逐步显现,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2.62亿元,增加292.1亿元,同比增长62%.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并直接反映在汇算清缴期今年上半年的企业所得税收入上,完成70.7亿元,同比增收23亿元,增长48.1%,2007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收入比上年增加了7亿元。  3.贷款规模扩大,贷款利率提高及证券保险市场活跃,促进了金融业税收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使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11133.52亿元,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增加的收入逐步显现,带来银行业增收10.2亿元,同比增长60.9%.居民非工资性收入资产规模的扩大,促进了证券保险市场的活跃。金融业税收合计完成42.1亿元,同比增加17.1亿元,增长68.1%,占税收增收总额的15.5%.  4.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居民消费价格持续攀升,拉动了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税收的增长。前5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4%,其中批发业增长14.7%,零售业增长21.9%,住宿餐饮业增长22.3%,拉动批发零售业税收增收5.3亿元,增长33.2%,住宿餐饮业税收增收1.8亿元,增长23.2%.  5.价格的提高推动了地税收入的增长。前5个月,我省各项物价指数保持上涨态势。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7%,其中食品类上涨20.1%,居住类价格指数上涨了4.8%,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营业税的增长;二是原材料、工业品价格上涨明显,前5个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11.5%,上涨1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11.5%,上涨11.5%,重点税源企业显示的主要产品价格均涨幅明显,如鞍钢钢材平均价格4914元/吨,上涨710元/吨,同比上涨16.9%;品位66%以上的铁精粉价格达到1050元/吨,上涨500元/吨,同比上涨90.9%;煤炭均价454元/吨,上涨57元/吨,同比上涨12.6%.我省作为原材料工业基地,铁矿石、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能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原材料产销旺盛,在带动这些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也直接带动了税收的增长。初步匡算,价格上涨带来税收增量约17亿元,拉动税收增长在5个百分点以上。  (二)“金税三期”工程全面运行,强化信息化应用,强化税源管理,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地税收入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1.狠抓“早”字。及时分解收入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强化税收分析和预测,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确保了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2.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结合“金税三期”新征管系统全面运行,利用数据大集中后的征管数据,强化数据增值利用,切实发挥信息化促进税收征管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离散的税源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提高了税源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如沈阳市对“金税三期”征管数据开展全面检查,重点对税务登记、财产登记及纳税事项确认等信息进行了检查,共补录数据20,611条,修改数据16,005条。通过开展“金税三期”税源户数转换录入环节的专项检查,清理未纳入新系统的纳税户数9,483户。上半年,全省(不含大连)申报入库税款增收8.1亿元,增长26.6%,代开发票增收1.4亿元,增长40.2%,其他临时征收入库增收1.7亿,增长16%.  3.加大了征管力度。针对组织收入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征管措施。①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的征收管理,全省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50,717人,比上年增加19,123人,应补缴税款4,030.2万元,应退税款271.9万元。②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税源控管。各地继续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监控,及时掌握项目投资计划、投资进度、税源实现情况和入库情况。及时把握区域内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强化税源动态监控分析,促进增收。如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项目和鲅鱼圈鞍钢新厂等项目带来的税收增量1.7亿元,朝阳市豪德光彩贸易广场建设项目入库税收净增0.4亿元。③强化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加强定额核定管理。上半年,全省(不含大连)双定户缴纳税款增加约7.4亿元,增长16.5%.  4.强化税务稽查。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和组织税收专项检查为重点,对房地产、烟草、餐饮娱乐业、民政福利企业、水泥、煤炭、石油等采矿及加工行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电信、邮电通讯业进行专项检查,有效整治地区和行业的税收秩序,全省稽查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约1.7亿元。  5.大力清缴企业欠税,全省共计清理往年陈欠入库2.5亿元。  初步测算,征管因素拉动税收增长约39亿元,占总增收额的32.8%,拉动税收增长约11.4个百分点。  (三)政策变化和征收方式调整,继续推动地方税收增长。  一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翘尾增收10亿元;二是车船税翘尾增收5.5亿元;三是房产税征收方式调整翘尾增收2亿;四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变化,增收3亿元;五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减收15亿元。政策因素影响税收增收5.7亿元,占总增收额的4.8%,拉动税收增长1.7个百分点。  (四)夯实税收基础,收入质量提高带来的非持续性增收因素对地方税收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一是金融业税收全部实现按税款所属期入库,同期由于部分税款于2006年12月份入库造成基数较低,同比增收2亿元;二是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年工程款在上半年结算,净增加税收约5亿元;三是本钢集团已于2007年底将当年购置国产设备需要抵顶的企业所得税1.98亿元进行了预顶,而同期是在一季度抵顶,因此前两个月利润带来的企业所得税在三月份入库,同比增加0.5亿元;四是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核销不良资产未被确认,补缴2006年企业所得税净增加1.5亿元;五是入库北钢集团等企业上年12月份缓征税款0.4亿元;六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收入增加7亿元;七是沈阳市清理上年契税欠税0.9亿元。非持续性增收因素合计约17.3亿元,占总增收额的14.5%,拉动税收增长5.1个百分点。  三、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地方税收运行情况看,组织收入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收入增速有所回落,全年收入增长整体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二季度政策性翘尾增收和非即期收入带来的税收增量将逐渐减少,同时,今年调整的各项税收政策带来的减收因素正逐步显现,而且还要消化上年政策增收带来的较高基数,税收增幅必将回落,从4月份以后收入态势已有所体现,因此,组织收入工作不容盲目乐观。  2.地方税收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组织收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防止经济过热增长、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引导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是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我省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地方税收总量和增量的30%左右,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省CPI上涨和房地产投资已逐步放缓,前5个月,我省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3%,同比回落21.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1.6%,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到我省地方税收的增长。  3.由于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带来的恒量税种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占地方税收的比重提高,增量的不足,加大了地方税收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  4.一些政策性减收将会对全年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测算,调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政策变化将减收40亿元。  5.各市发展仍不平衡,地区间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地区间*6增幅与最低增幅相差了45.5个百分点。  四、下一阶段组织收入工作措施  上半年,地方税收收入完成情况较好,为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全年收入目标较高,后期减收因素较多,完成任务仍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下一步组织收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讲政治、顾大局,坚定信心,确保圆满完成奋斗目标任务。  全省各级地税机关要树立全局意识,把税收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全局中去考虑,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组织收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省地税发展的大局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做出积极贡献。要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奋斗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2.增强组织收入的紧迫感,及早分解落实奋斗目标。  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紧迫感、责任感,将奋斗目标任务及早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奋斗目标落到实处,并将奋斗目标落实情况及时上报省局和通报当地政府部门。  3.强化收入分析,加强调度,把握收入发展脉动。  密切关注经济税收形势,加强经济与税收的对比分析,积极探索经济预期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发挥税收数据的增值应用功能。要从税负和税源的深入分析中,查找地区经济税收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提出解决影响收入难点问题的措施建议。要继续做好旬报的报送工作,加强调度,提高收入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继续做好收入分析按月通报、按季报告工作,对组织收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省局。  4.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  充分借助“金税三期”全面上线带来的管理效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强化重点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实现经济增长向税收增长的及时转化;要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和税负分析,努力减少税收流失。要继续大力清缴陈欠税款,全面遏制新欠发生。  5.强化对主体税种的征收管理。  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建筑、餐饮娱乐、货物运输等行业的税收征管,严格实行营业税与发票使用的比对管理;加强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新法的政策衔接和配套制度办法,继续抓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加强对纳税人财产登记的管理,健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源管理数据库;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全面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工作;做好车船税代扣代缴单位的管理;积极推进印花税的核定征收工作,努力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全面提升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  6.深入开展税收调研工作。  组织分税种、分行业、分地区的结构性分析和调研工作,特别是对受宏观调控及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的税种、行业、地区和企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争取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促进区域经济税收协调发展,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  7.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继续加强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对房地产、烟草、餐饮娱乐业、民政福利企业、水泥、煤炭、石油等采矿及加工行业、金融保险业、电力、电信、邮电通讯业进行专项检查。要以查处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和重点行业为重点,提高处罚率与入库率。  附件:2008年1-6月份地方税收计划执行情况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