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气候变暖明显碳税再成热点来源: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眼下,西澳大利亚州政府正在审议的一项议案引起澳其他各州的广泛关注,议案的内容是向化石燃料开征每吨25澳元的碳税,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议案若获得通过,将使该州的相应行业每年多支出2亿多澳元,还会使电价上涨。而且西澳州政府的举动会影响其他各州和澳联邦政府的政策走向。  西澳州政府拟开征碳税  2006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进一步明显,西澳州政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议开征碳税的。  此议案的提议者认为,开征碳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而且由于实行单一的定额税率,也比其他市场手段简单、易于操作,从而效率较高。  澳大利亚国内也有许多专家支持开征碳税。澳联邦政府的智囊机构澳大利亚研究学会执行理事克莱夫·汉密尔顿表示,开征碳税能够促成良好的价格机制,更好地鼓励低排放替代资源的生产和使用,如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碳税收入可以用来促进多种新型能源的开发。  该学会的研究还表明,从短期看,征收碳税可使化石燃料、消费品及工业品的价格上扬,降低国民的最终需求水平;从长远看,征收碳税能够削减国民的消费,进而增加储蓄。  霍华德钟情碳排放贸易体系  目前,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唯有的两个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美国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排放量几乎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1/4,而澳大利亚则是人均排放量*6的国家。随着形势的变化,霍华德政府日渐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因而在实现议定书排放要求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去年11月,澳大利亚财政部长科斯特洛表示,澳大利亚将在10年内参与全球碳排放贸易体系。12月,霍华德总理任命了一个由政府高级官员和企业家组成的碳排放贸易工作组,负责设计“切实可行的全球排放贸易体系”,并就此向他提出建设性意见。最近霍华德总理又多次表示,研究出一种能让澳大利亚企业界接受的碳排放贸易体系至关重要。但是他反对现在开征碳税,认为开征碳税的时机远未成熟,效率也会很低,还可能损害化石燃料行业的定价机制,认为这可能会“伤害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产业”。澳大利亚碳排放贸易工作组的报告也建议,政府不要盲目开征碳税,化石燃料的价格应留给市场决定,这最能保护澳大利亚化石燃料的竞争优势。  碳排放贸易体系是《京都议定书》的一大特色。在该体系下,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作为一种商品可在缔约国范围内自由买卖。现在欧盟的碳排放贸易体系就是基于该议定书建立的。而根据全球碳排放贸易体系,每个国家将就其排放量的上限达成一致。各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买卖温室气体排放的限额。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的共同责任。2月2日,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发布《气候变化2007》报告书。报告书称,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将在陆地和高纬度地区明显出现,而且本世纪后半叶有可能出现北极冰雪在夏季完全消融的现象,这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人类可能遭遇无法预测的重大气象灾难。报告书特别敦促发达国家要彻底执行《京都议定书》的协议内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