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新理念下的国际税收关系研究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邓力平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党中央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又提出了和谐世界建设的新理念,使之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与广泛认同。从国内到国际,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共建和谐世界,这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深刻加以理解。如同构建和谐社会思路是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一样,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也必然成为看待当代国际税收关系发展的指南,对深入进行国际税收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角度加深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理解  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谐世界新理念,主要就是要深刻理解以平等互利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笔者认为,作为和谐世界理念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发展观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相互联系着的各主权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着全球资源配置的变化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的宝贵机遇,继续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三是应积极推动各种既有利于平等互利又行之有效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既包括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经济贸易体制,以及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国际金融等支持体制,也包括探讨各种有利于最终实现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安排。四是应特别注重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注重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的协调与和谐。五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承担各自责任,共同推动平等互利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  二、把握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特点,用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领会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路  中央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就是要我们对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那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内“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形象在世界各国中得到普遍认同,我国与各国经贸合作关系的良好进展,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但也要看到,现实的国际经济关系还有很多不和谐现象,我们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世界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愈发激烈,新一轮多边经济贸易谈判障碍重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关系远没有建立等。  正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要努力用“和谐世界”的理念来理解与把握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要和各国一道,不断克服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各种不和谐现象,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倡导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理念,促进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推动南北对话与合作,加强各国在资源、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进程。  三、在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下促进国际税收关系的研究  笔者认为,应当把多年来形成的一些国际税收研究思路纳入“树立开放思维,构建和谐世界”的大框架中综合考虑,放在国家大局中加以理解,放在促进国家整体对外战略逐步实现的大背景下加以实施。  笔者简要就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应对贸易摩擦的税收对策、经济全球化不同实现形式下国家间的税收关系、建立更加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国内税制四个方面,谈一些基本看法。  一是对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问题的研究。国际税收竞争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通过减税、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乃至提供避税港等制度性或政策性行为来吸引别国或地区税基的行为。这是经济全球化下主权国家或地区之间税收关系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努力提高竞争力的常用手段之一。多年来,我们十分关注国际税收竞争现象,提出了看待国际税收竞争的适度竞争、必要协调之辩证观,探讨了我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具体形式。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在和谐世界的理念下进一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和谐世界倡导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思路,追求的是一种协调性竞争、竞争性合作的状态,在看待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时是这样,在看待与之相对应的国家间税收关系也是这样。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和谐世界是建立在现代世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鼓励竞争、鼓励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的。同时,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对于竞争必须予以一定的协调,必须倡导竞争性合作的观念。在国际税收竞争领域中,一方面,国际税收竞争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应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必然对应着对流动性税基的竞争,引导着各国税制在一定条件下的趋同,这有利于资源的全球配置;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竞争的主体是主权国家或地区,就更应该注重国际税收竞争的协调,要防止恶性税收竞争,要倡导积极必要的税收国际协调。国际税收竞争的辩证观就是要求各国要协调国家间的竞争性税收行为,要探讨从双边到区域间乃至多边性的协调形式。一方面要继续提倡妥善地运用国际税收竞争手段,另一方面要把运用税收竞争同参与税收协调一并加以考虑。此外,从更高的层面上看,我们要在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条件下,将积极稳妥地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作为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从国家间税收关系发展这一侧面服务于国家对外总体战略的实现。  二是应对贸易摩擦的税收对策。笔者近年来一直强调,国际贸易摩擦是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其表象是贸易交往中出现的争执与异议,实质则是反映着国家间在世界性资源配置博弈中的矛盾,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摩擦通常还会有所强化。摩擦就是一种不和谐,国际经济贸易摩擦近年来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现象有增多的态势。这既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基于此,中央多次提出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巩固与扩大已有开放成果,调整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贸易的角度看问题,和谐世界不是没有贸易摩擦,而是一方面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的机制,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与地区要力求有所克制,减少导致贸易摩擦的机会与成因。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贸易对手国之间税收制度特征上的差异与税收政策上的有争议运用,已成为形成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我国近年的情况看,与税收体制特征以及政策运用相关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这里既包括直接导致贸易摩擦的有争议的税收政策运用,也包括间接导致贸易摩擦的税收因素,还包括一些可能潜在地导致贸易摩擦的财税补贴等。因此,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继续维持我国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认真研究形成我国贸易摩擦的税收成因,找出一个运用税收政策与避免贸易摩擦的a1结合点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的今天,这一课题的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  三是对经济全球化不同实现形式下国家间税收关系的研究。如前所述,和谐世界理念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应该允许各种不同实现形式的存在,这里既指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经济贸易体系之发展,也包括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形式的存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该加强对不同经济全球化实现形式下国家间税收关系的研究,要研究在这些不同条件下我国与他国税收关系的调整。一方面,要分析在多边框架下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相关联的各种税收问题,这方面的内容包括,现有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相关原则对主权国家税制设置与改革的影响,多哈回合谈判中与贸易及投资等相关问题有关的税收调整,现行条件下进行多边性国际税收协调的可行性等;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我们应当抓紧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税收关系的研究,因为我国已经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方面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几个自由贸易区初步建成的今天,我国正抓紧同20几个国家与地区进行新的区域贸易自由化谈判,争取建立我国自己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这种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通常都按照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投资自由化-其他要素自由流动这样一种顺序在发展,而与此相关的各参与国的税收调整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而这一般也都按照关税减让-间接税协调-直接税协调的轨迹在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加大对相关税收竞争与协调的研究。  四是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建立更加适应国际形势新发展的国内税制。新一轮税制改革目前正在加快步伐,毫无疑问,我们要努力建立与完善的是一个对内能适应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需要,对外能体现我国继续对外开放、共建和谐世界意愿的新税制。我国税制的设置与改革要同时考虑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世界思维的要求,因为对内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对外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对于已经完成或正在抓紧完成的税制改革各项措施,都必须站在这个新的高度与平台上来认识。从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出发,要使新税制更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的水平,有利于服务贸易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不断扩大开放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例如,已经完成并不断在运用的新出口退税体制、尽快全面转型后的增值税制等,能在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转变外贸增长模式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步伐一定要加快,以适应国际税收竞争强化,特别是我国加快与周边地区国家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需要;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资源税制、能源税制、环保税制、消费税制等的建设也不能放松,因为这是与一个对内讲和谐、对外也讲和谐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