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设想来源:商务部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减税政策是布什政府实施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人们对这一政策评价褒贬不一,因此在2004年的《报告》对减税政策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今年的《报告》没有专题讨论减税问题,却专设一章讨论了税收制度改革问题,这可能是美国政府今后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我国所面临的税制改革问题和美国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我国今后税制改革方向。 美国的税收制度相当完备,也非常复杂。《报告》认为,现行的税收制度的问题是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时间、精力和成本,而且也导致了工作、储蓄、投资的行为扭曲,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税制改革的目标是使税收更加简化、更加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现行税制的特点是以收入税即直接税为主体。根据《报告》的数据,在2005财政年度,在联邦政府税收总收入中,与“收入”相关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等,就占到了92%还多。2002年财政年度,在包括州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全国税收总收入中,与收入相关的税收总额所占比例也超过了70%,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62%。在美国的税收总额中征自商品或服务的税收即间接税只占不到18%,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为32%。 美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弊端一是过于复杂。在现行税制中,有大约30种与退休或储蓄有关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并且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低收入家庭享受的某些税收优惠需要纳税人进行额外的计算;针对贫困的工薪家庭的收入支持的税收优惠法案就有13页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填写表格的指导和资格条件的要求;“供选择的最小税”制度要求纳税人要计算两遍。此外,现行制度还要求1000多万被抚养人每年填报税务表格。这些都加大了纳税人的负担。根据美国国税局的测算,在2000年度,个人纳税人要花费大约32亿个小时来完成税收填报工作,平均填报每一份表格要花25.5小时。如果每小时以15—25美元计算,则总成本为670—990亿美元。国税局的直接征管成本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为0.5%,但是,如果加上相关的间接成本,可能会达到10%。二是由于税率过高和设计不合理,导致了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扭曲。税率过高不仅会导致就业者减少劳动时间,还会降低部分群体例如高收入家庭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由于各种收入的不同对待,还会导致纳税人将部分收入转入不需纳税的项目,例如健康保险等。现行税制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主要是双重纳税的问题,即企业作为纳税人缴纳公司所得税,企业分配给股东的收入还要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这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会导致企业在融资时偏向于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而不是通过股市募集,因为利息可以扣除,而股利须纳税。双重纳税也不鼓励公司向股东分红。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布什政府从2001年开始就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行动。 对于今后的税制改革,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根本性的改革,从收入税为主体改为以消费税为主体;第二种思路是在原有体制内进行局部改革。从理论上说,以收入税为主体和以消费税为主体各有利弊。以消费税为主体可以把纳税人从个人或家庭转移到企业或经营者,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个人或家庭用于纳税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扭曲,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要进行这种根本性的改革,需要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支付税制转换的许多成本。目前的这种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虽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改革的难度比较小一些。虽然该《报告》没有表示对其中任何一种思路的赞同,但是实行根本性的改革的可行性并不是很大,比较可行的还是对目前的税制进行局部的、技术性的改革,适当增加间接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使税收政策和制度更加简便,更加公平。正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3月3日在参加“总统税收改革咨询研讨会”时所作的讲话中指出的,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主张实施消费税模式,这种税制有利于增加储蓄(积累)和资本形成,但从现行制度转到这种制度,要面临一系列转轨问题的挑战。这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次税制改革没有实行这种税制的主要原因。他还提出要从鼓励储蓄和提高劳动参与率的目标来考虑税制改革措施的选择。 当然,人们对于公平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很难达到一致,将来提出的方案毫无疑问是经过各个党派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