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住房财税金融政策及借鉴来源:商务部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对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渐进行改革,除了通过社会公共房屋管理部门和私人机构等多种体系保证居民的住房供应外,主要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措施为居民购房提供帮助,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通过财政支持和抵押贷款免税措施,鼓励居民购房 1.由财政支持,实行产权分享方式推动居民分步骤购买住房。 在英国,中央政府负责制定住房保障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公共住房建房预算,综合各个地方政府的建房情况和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情况,按年度向地方政府拨款,由地方政府负责进行公房建设。英国采取产权分享的形式(也称为半租半买形式)推动居民分步骤买房。对于购买能力低无力一次性贷款购买住房的居民,通过财政支持,由居民先购买部分产权,其余部分仍继续付房租,等将来经济能力提高后,再买下整套住房。购买部分产权的居民可以有3年的优惠购买权,3年之内购房的房价与其他优惠条款不变。通过这种房屋所有权归居民和房主共有的过渡方式,推动居民最终买断全部产权。 2.由财政支持,通过房价优惠措施吸引居民购买其租住的由社会公共房屋管理部门提供的公房。 对于居民租住的由社会公共房屋管理部门提供的公房,通过房价优惠措施吸引居民购买。房价优惠折扣按居住期计算,以两年居住期为起点,独栋房屋的起点优惠为32%,公寓中的单元房起点优惠为44%。以后每增加1年,独栋房屋可增加1%的优惠,以优惠金额占总房价的60%为限;公寓每增加1年可增加2%的优惠,以优惠70%为限。所有住房优惠金额的*6限度为5万英镑。 3.对住房抵押贷款实行免税政策。 英国的住房贷款利率较低,并且具有可变性。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实行免税政策,因此金融机构可以用较低的利率向居民提供贷款,从而减轻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刺激了居民贷款购房。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根据通货膨胀和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2000年英国共免除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利息税约17亿英镑。 二、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支持手段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帮助 1.通过抵押贷款优惠措施促进居民购房。 英国的住房贷款银行对居民购买住房提供的贷款有信用贷款、不动产担保贷款等,但最主要的形式是住房抵押贷款。各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住房贷款也基本上是住房抵押贷款。 英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优惠措施主要有以下特点: *9,抵押贷款的偿还期较长,一般是15年~25年,最长期限可达30年。 第二,贷款率(贷款占房价的比率)高,一般为80%,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70%。在有保险公司担保的条件下,*6可达90%,甚至100%。贷款率高一方面使得许多收入较低的家庭(特别是急需住房的年轻夫妇)能够以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购买自有住房;另一方面,贷款率高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伦敦为例,伦敦市居民平均每7年就更换一次住房。居民换房率高,促进了住房交易市场的兴旺。 第三,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各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不同需要和收入状况,在贷款偿还期限、偿还方式、贷款利率的调整方式和贷款率等方面灵活安排,*5限度地满足购房人的需要。借款人还可以将住房抵押贷款与借款人的定期人寿保险相结合,在贷款偿还期内每月偿付利息,同时又缴纳人身保险费,到人寿保险到期时,用到期的人寿保险收入归还抵押贷款。 2.大力发展住房金融机构。 英国大力扶持互助性质的住房金融互助会。通过限制其他银行进入个人住房抵押市场,帮助住房金融互助会逐步占领住房金融市场。住房金融互助会的盈利又通过某种方式返给存款人和借款人,大大缓解了城市居民的购房贷款压力。 三、英国的住房财税金融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各级财政都应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住房保障。 我国中央政府应制定住房保障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除市县级财政外,我国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也应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住房保障,同时注重用规划手段和经济手段将市场和保障连接起来,通过规划条件限定以及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依靠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快速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量。 2.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通过政府财政由社会各公共部门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可支付产权房和租赁房。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为居民购房提供优惠支持。按照福利经济学中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企业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应建设一定数量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并以相对低的价格和合适的方式提供给中低收入居民,增加的成本或者由企业让渡一部分利润,或者通过相应项目中高档房的销售加以合理弥补。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