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税制(1)来源:商务部作者: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南端,面积小、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长期处在日本统治下,国民经济带有严重的殖民地性质,国家贫困,市场狭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但是,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中上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176亿美元,人均GDP为8790美元。 一、税制概况 韩国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税制度,税收立法权、征收权、管理权均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无税收立法权,只有很小的管理权。韩国税制分中央税和地方税两种,不设共享税。中央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遗产和赠与税、资产重估税、超额利润税、增值税、酒精税、电话税、印花税、特别消费税和证券交易税、关税、国防税、教育税等。地方税又分为省级税和市镇税。省级税包括购置税、登记税、牌照税,市镇税在汉城、釜山、大邱、仁川四大城市征收,包括登记税、牌照税、居民收入税、农田土地税、屠宰税、赛马税、城市规划税、公共设施税与工场税。而在其他46个市县和139个镇,则只征农田土地税、屠宰税、赛马税、城市规划税、公共设施税与工场科中。韩国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税制特点 (一)国税与地税并存,国税收入占绝对比重: 在建国初期,韩国就已建立了国税与地方税两级租税并存体制。国税分为国内税和关税,地方税分为独立税和目的税。国内税由国税厅管理,关税由关税厅管理,地方税由地方政府管理。 韩国税制由16种国税和16种地方税组成,二者之间没有重复。国税收入主要来自所得税和流转税,地万税收入主要来自与财产有关的课税。如国税下设有所得税、法人税、酒税、特别消费税、附加值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关税等,地方税下设有财产税、汽车税、耕地税、马券税、屠宰税等。 在韩国税收总收入中,国税收入达到80%以上,占绝对比重。韩国的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与法人税)、流转税两个大的税系中的主体税都由国税征收,作为独立税与目的税的地方税仅占韩国财政收入的小部分。 韩国税收权限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权增减税种和变动税率。作为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财政分配形式,韩国也是将税收的立法权集中于中央,部分是由于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的两级租税制传统影响;其次是作为新的韩国政府为创造韩国的繁荣,高度集中的财权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调度与宏观决策能力,这也是韩国出现"汉江奇迹"的原因之一。 (二)间接税地位逐渐下降,直接税地位日趋重要: 过去一段时期,韩国不论国税还是地税,在税收总收入中,均以间接税为主,各年度间接税的比重都在60%左右。自从韩国1976年采用增值税制(附加值税)以来,增值税收入一直是其税收的主要来源,1992年增值税已占国税总收入的29.3%。但是,近年来,随着个人所得税、法人税的进一步完善,税基不断扩大,再加上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各种形式的小法人实体大量涌现,随着多种类型的居民个人与法人所得种类的增加,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开始日趋重要了。目前,直接税与间接税大体处于两相持平的状态。 (三)直接税中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NP的比重逐渐提高: 几年前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GNP的比重相比,韩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型的间接税占主导的税制体系。主要原因有因:一是标准名义税率太高;二是大多数利息以及--半以上的股息采用10%的较低比例税率;三是对金融资产交易的资本所得完全免税;四是纳税意愿以及税务行政效率相当低,偷漏税严重。近年,随着以上弱项状况的转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它占GNP的比例逐渐上升,超过了公司税(法人税)所占GNP的比例,正逐渐向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趋势发展。 (四)在间接税中以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等税种相互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韩国全面征收增值税。并较好地发挥着增值税普遍调节的作用。同时,辅之以征收特别消费税等税种,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从而使它们相互配合,有效地发挥流转税的调节作用。在间接税体系中,增值税、特别消费税和关税较其他税种更为重要,如酒税、电话税、公共设施税。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