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咨询以下问题:
(1)生产成本按计划成本核算,差异统一放到一个虚拟的其他产品中,当月全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全部以计划成本计价,可以这么做吗?
(2)为什么职工尚未领取的应付职工的工资,要记入“其他应付款”,而不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下设一个明细科目“实发工资”?
(3)如果商品基本上是按照特定客户设计制造的,有点专用品的性质,生产出来后对方又不要了,就作为库存一直堆放在仓库,有三四年账龄了,销货可能性不大,这时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计提,怎么计提呢?我觉得可以认为80%的可能性是呆滞积压存货,这时能否像提坏账准备和预计负债那样,用这部分呆滞积压存货金额乘以80%提一个存货跌价准备呢?
(4)现在社会保险等都要和工资一样,按实际归属员工情况分配进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是吗?那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否也要这么分配呢?
答:(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应该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目前准则和制度都没有关于虚拟账户的要求,即不能通过虚拟账户来核算。
(2)“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已提取尚未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已支付但是员工尚未领取,就不应该体现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贷方余额中,应该转至“其他应付款”,现在工资都是直接打到工资卡上,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3)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该测算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新准则下职工的社会保险、公积金、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及职工福利都应按员工所在的部门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参考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