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国税稽查部门巧借第三方信息,分门别类找准不同行业的"命门",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行业采取类别化稽查方法,掌握了强化行业监管的金钥匙,破解了税收稽查的大难题。经过两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巧借第三方信息的"类别化"稽查方法不仅在煤炭、医药、房地产行业当中充分应用,而且逐渐在向其它行业渗透,形成了规范、完善的行业稽查动态管理模式,为全省国税稽查情报系统建设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核定式"检查,破解煤炭行业"无账"困境
煤炭行业稽查老大难缘于"藏"在心里的那本账,产品的产销存和经营盈亏这本账全"藏"在他们自己心里,不如实申报,就无法准确掌握其应税收入;破解难题的最有效三方信息是"储量动用",辅助"炸药耗用"来核定其真实产量。
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煤炭企业开展全面调查,并加强对第三方信息的收集,详细掌握各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成本、煤炭质量、销售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煤炭企业资源储量和炸药耗用两项控制指标的典型调查,得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和两点结论:一是企业实际煤炭产量基本上大于煤炭资源消耗的产出量;二是企业采煤炸药的综合耗用一般在吨煤一公斤左右。从而确立了以吨煤耗用炸药量、储量动用量这两个关键"第三方信息"作为核定定额的控制指标。运用资源储量和炸药耗用两项证据的组合,比对企业的产销数据,快速获知企业经营是否正常,并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运用掌握的证据进行"核定",在初步核定的基础上告知当事人,获取反馈的意见及其支撑证据;对确有税收违规的进入稽查处理处罚程序。
宣汉县局运用"核定式"检查方法,对上峡乡大河沟煤厂的查处具有极强代表性。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统计出了该厂坑木、炸药、雷管等单位物耗指标:坑木吨煤耗用11元,趋于正常;耗电等指标也趋于正常;显得特别异常的是该厂耗用炸药达到80.78吨,对应全年60546吨的产销量,每吨炸药产煤749吨。这个异常的数据引起了检查人员的高度警觉,按照我们"核定式检查"方法确立的吨煤耗用炸药量标准数据模型,每吨炸药产煤应在1000吨左右的幅度内才为正常。检查人员又调查了其储量报告,显示动用量远远大于其申报的数字。检查人员依据这些查实的资料并与核定的查补税额有紧密关联性或间接支撑性的信息,核定该企业应产煤80780吨,与实际相比,下差20234吨。检查人员将核定的查补税额告知该企业负责人,允许其申辩并举证。此举既可印证税务稽查核定的准确性,也实施了向当事人寻证的程序,排除了当事人将关键证据隐匿至行政诉讼环节的可能性,保证查补处理处罚结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证据面前,该厂无法提出反驳证据,承认了下辖个别井口漏报产销量未申报纳税的重大情况;还主动承认有一部分火工品被公安局没收及借给当地乡政府炸封非法小煤窑。该厂也以"自述材料"的形式书面说明和确认了上述违法事实,并对稽查人员取得的相关证据资料一一签字、盖章确认。
市局稽查局对达县贯子乡田坝煤矿进行"核定式"检查,又是一成功事例。从账目纳税情况来看,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不但没有少交税,还应该退其税;企业负责人也百般辩解,让检查人员别冤枉好人,"一切拿证据说话".检查人员根据查获的部分生产记录,对该矿用电、矿车等情况进行分析,均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撑,分析陷入僵局,检查人员压力剧增。为了搞清楚其真实的产量情况,检查人员到达县煤炭管理局、达县煤炭安全局、达县公安局等单位继续调查取证,核实其炸药消耗有异常: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领用炸药成倍增长,证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亏损一说并不成立。检查人员随后责成该矿提供年度储量报告、生产作业安全专篇以及其他相关第三方资料。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企业终于提供了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年度储量报告,从报告上来看:确认该矿2007年开采原煤6300吨,已向税务机关申报及代开发票数量3414.6吨,按储量报告最少少申报生产及销售数量2885.4吨,按其当年申报平均销售价格单价248.23元(含税),含税销售收入716242.84元,不含税收入675700.79元,少缴增值税40541.15元。根据以上检查的情况,该矿2007年的计税收入已超过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申报及查补收入达140万元),应从2008年开始按一般纳税人征税。检查人员依据这些查实的客观真实并与核定的查补税额有紧密关联性或间接支撑性的信息,核定补缴增值税、罚款合计179935.69元。检查人员将核定的查补税额告知该企业负责人,允许其申辩并举证;企业负责人哑口无言,无法提出反驳以及新的证据,"好人"终究还是漏不了税,表示愿意接受处罚,目前此案全部入库税款及罚款207729元。
"核定式"检查使煤炭行业涉税信息更完整、更真实,及时监控了行业应税收入的真实性,选案准确率大大提高,提高了行业的税法遵从度。
"链接式"检查,突破医药行业"销量"瓶颈
帐外经营、有意隐瞒销售收入是医药行业漏税问题产生的症结,破解症结的第三方关键信息是"医保药品刷卡销售记录",辅助运用电子查账软件导出企业财务数据。
医药行业由于药品零售企业主要销售对象为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部分销售收入游离于"金税工程"系统监控之外,这部分收入的实现以现金交易为主,交易过程中购买方主动索取发票的不多,加之部分企业还存在使用自印发票或以"提货单"、"销货小票"等自制内部结算单代替发票使用等现象,这就为经营者通过收取现金不入账,不记收入,开具"大头小尾"普通发票等方式隐匿销售收入提供了空间。普遍存在"账外账"问题,有些医药公司分两套账进行财务核算。按照是否向销售对象开具发票划分,开票销售收入纳入A组账核算,据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不开具发票销售收入纳入B组账核算,作为自行掌握的隐匿销售收入。2010年初,达州某县国家税务局收到一封举报信,称某药品经销户销售量特别大,而该户的纳税定额每月只有区区几百元,要求派人调查核实。调查人员仔细询问经营情况,但该纳税人"滴水不漏",始终以经营困难、收入水平低为托词,认为举报内容不实。由于该纳税户没有建立合法的账簿,他不主动承认药品实际销售量,也就无法确认举报内容的真实性,使核查陷入僵局。调查人员在仔细思考、认真研究后,认为虽然由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进货来源多元化,但是药品刷卡的销售,其数量却是可以从医保局获得,根据刷卡存根数量可以测算出其销售收入。据此,决定以纳税人的医保刷卡金额作为工作突破口,通过医保局调取的该纳税人2009年医保刷卡金额,发现全年实际刷卡11万元,而该纳税人年月定额为几百元,仅医保刷卡销售一项的收入即远远超过定额。在翔实的数据面前,该纳税人终于承认隐瞒了收入,心甘情愿地补缴了增值税,主管分局也相应提高了该户的纳税定额。
通过这个事件的查处,我们意识到此类事件或许不是孤立的,很可能有其共性,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医药行业的税源控管,决定"趁热打铁",开展外围调查,全面锁定证据,与药品监管部门积极协作到市、县级医院和各乡镇医院调查取证,采取调取药品刷卡销售记录、发票存根全程全范围了解和掌控医药企业进出货数据,全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状态;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外部资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调取财务数据。针对从事药品经销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普遍采用"药业通"、"千方百剂"等财务软件,采取突击检查,及时导出企业财务数据,调取企业全部涉税资料以及出库单、月报表、购销合同。通过核对出纳日记帐和销售台帐以及药品、器材的销售出库单、销售发票、电脑财务数据、医院的往来帐户、购销协议,核实了应补税款及性质,及时将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追缴入库。针对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发票开具大头小尾现象,从制度上规范医药零售业发票领购开具,严格控制发票发售的种类和票面金额,并运用稽查手段开展不定期抽检,对违规开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在规范用票的基础上从源头堵住税源漏洞,医药行业税收秩序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治式"检查,抓住房产行业"发票"命根
房地产企业往往通过土地重新评估、虚构施工合同、接受虚假和虚开发票、人为多转销售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偷逃应纳所得税。破解该问题的第三方关键信息是核查"建筑安装工程发票"开具情况 ,对同一链条中的各个单位同时整治核查,以此倒查企业预算、决算之间避税漏洞。
房地产行业一直被看作是高收入、高利润行业,但其申报的账面利润却相当之低,有的甚至是零申报。房地产行业的偷逃税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确认不实、虚列成本费用以及利用关联关系人为调节税前利润等方面 .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关系单位较多,一个项目的开发包括售地单位、施工企业、建材商贸、销售代理公司、广告公司、物业管理等诸多部门,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日常处理票据的工作量加大,成本核算也容易混乱。我们抓住对与房地产公司往来账账载金额大、且业务往来频繁的建材商,进行重点外调核实"建筑安装工程发票",同时按照"边检查边整治"的思路,采取"整治式"的检查方法,对处于同一链条中的"下游项目开发部"、"上游总公司"、"主管规划部门"、"施工实地"、"建筑公司"五个环节同时整治核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到项目开发部调取核查售楼部全部销售台帐、销控明细表、销售合同、银行和现金日记帐等与开发项目销售有关的全部资料;二是到总公司核查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及纳税申报情况;三是到当地建委、国土、房管等部门核查项目规划、土地征用、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决算备案等一系列资料;四是到现场核查征用土地、项目规划、商品房建设、工程完工进度、商品房销售等与帐务之间的对应关系;五是到承包工程的各建筑公司核查建筑安装工程发票开具情况,进一步检查建筑企业取得各类大宗建材发票的真实性,延伸检查,扩大效果。
今年,市稽查局检查人员成功突破了四川路桥通锦国际新城项目部避税围栏。经查,存在联合开发项目出让土地未作收入的问题,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00万元。在案件检查中,检查人员突破了国税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先后得到了房产管理局、规划和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的鼎力配合和支持,为提供和固定证据提供了有利保障。该案件的成功查处,在检查房地产行业税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那就是注重房地产开发基础资料收集分析。与其它大量不规范的房地产企业相比,该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检查人员侧重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从源头上及时了解、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业登记、土地征用、工程规划、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和房屋销售等开发经营状况,及时了解房地产公司的开业登记、土地征用、工程施工和房屋销售等*9手资料,进一步加强税源动态监控;并结合实地检查,从源头入手,深入现场查看,才发现并查清了联合开发项目出让土地未作收入的问题。
加强对建筑公司的财务管理,国、地税要联合起来规范建筑公司严格按税法规定建立健全帐务核算,对那些挂靠到各建筑公司的项目部更是要严格管理,特别是各级地方税务局对建筑企业所得税不能一定(按收入定额征税)了之,对未按规定取得各类建材发票或取得虚假发票的要严格处罚,加大检查力度,以防止增值税链条在建筑公司这里断开,同时也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约谈式"检查,规避风险确保查纳双方共赢
各地稽查部门利用第三方信息,采取约谈式辅导检查,有利于加强税源动态管理,确保双方共赢。通过定期回访、约谈辅导、跟踪和调取第三方信息,解决了坐等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单纯管理模式,实时掌握了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变化情况,建立起了税源动态稽查管理模式。
"约谈辅导式"检查重要的是提升了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对各类信息的高度敏锐性,及时发现信息所蕴涵的税源拐点,进而采取有效的动态管理措施,加强户籍管理,使行业管理更趋规范,行业税收大幅上升,实现信息到税收的转变;而对纳税人也同时规避了因不了解政策、不规范核算而被动受罚。各地国税局在税收专项检查中推行对账务完整、信誉优良的重点纳税企业在实施税务稽查之前组织税务人员开展纳税辅导和查前约谈举措。根据重点纳税企业的纳税服务要求和重点行业企业的财务健全情况选择重点实施辅导性稽查对象,然后下达纳税辅导任务,指派人员,深入企业实地开展纳税辅导工作,面对面辅导企业财务人员健全账务,规范核算。再根据企业纳税自查情况,选择疑点企业实施稽查,对稽查发现的企业涉税问题,责令限期改正、调整账务和补缴税款,并对补缴税款严格加收滞纳金和从重处以罚款。此举既保证了税收及时入库,又减少了企业因被税务检查而受罚的税收风险,达到了税企双赢的目的,促进了查纳和谐。今年,全市企业自查补税超过4000万元。
"评估检查"式,根治汽车销售"监管"顽疾
汽车行业在经营及办税中,存在通过少计收入、多列费用、转移利润、虚增进项税额、无正当理由低于成本销售等多种手段避税。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关键信息是"车辆购置数据",辅助监控企业"物流、票流、资金流".
通川区国税局针对汽车行业实售时间、售后修理、代办佣金、迟报收入、促销获赠、厂家返利、代销返利、价外费用、厂家直销、赠品不计销项等诸多环节难以监控,出厂价格因函调、协调数据难以证实,长期脱离税务监管等难点,组织检查人员到市局车购分局、交警支队等有关部门调取第三方信息,逐户逐项提取费用等原始证据,运用量本利分析法,评估其保本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同时加强实地监控,驻店一个月实行全程监控,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进行实时核对,随时掌控资金变动、货物进出库情况,评估制定销售价格动态参照标准,比对发票价格,防止其低开价格分解收入。结合所有销售商的情况分析其典型,做到共性问题查深查透、个性问题重点突破。通过行业自查,5户纳税人自行申报调增税额4.1万元;税负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三户企业查实其部份销售及返利收入不入账,查补增值税6.4万余元、企业所得税18.1万余元。该局汽车行业入库税款92.4万余元、同比增长155%,行业平均税负升至0.56%.
"比对式"检查,摸清小规模行业真实"产量"
小规模酒类行业、铁合金行业小分布散、规模小、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强,有效的三方信息是"用工数"和"用电量".
达县、开江国税局在综合征管软件中建立户籍管理信息,并对小酒厂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和测算,进行横向比对其发酵池数量、容积、每立方米投粮量、发酵方式、发酵时间、出酒率及白酒销售价格、主要生产季节和实际用工人数等基本情况,掌握一般经营规律,从中发现纳税疑点,触类旁通。渠县国税局对铁合金行业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税收检查,效果十分明显。截至目前,铁合金行业共入库增值税270.6万元,同比增收130.4万元,增长九成多。该局每月深入企业开展调查,详细掌握各企业当月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库存、人工、销售收入等生产数据,通过对行业税负、物耗进行纵横向分析比对,对各项数据逻辑关系进行深入解剖;同时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到车站调度核实企业运货单据、到电力部门调查电消耗来测算企业每月的真实产量。并积极帮助协调各银行为铁合金企业融通资金,对小炉进行改造,不断增强生产能力,进一步壮大税源,增加收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