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地税局评估办利用《湖北地税纳税评估分析决策系统》,对所属精细化工生产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进行评估选案时发现,S化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决定组织人员对其实施纳税评估。
一、案头审核
评估人员审核了该企业登记资料及纳税申报情况,S化工公司位于应城市东部化工科技园区,2011年共生产三乙硅烷(r2) 765.45吨,正硅酸乙酯998.67吨,SMA520粉97.68吨,共实现销售收入25873727.61元,利润-3088333.07元。近三年来的利润总额虽然亏损,但企业没有停止生产经营的迹象。
于是,评估人员收集了该企业报送的2011年主要原材料耗用情况,对主要的产品三乙硅烷(r2) ,通过其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耗用的主要原材料数量来测算投入产出产品三乙硅烷(r2)数量
(1)通过耗用三氯氢硅的数量来推算的r2的产量
HSiCl3
+
CH2=CHCH2Cl——r1——r2
(三氯氢硅)
(氯丙烯)
分子式量
135.5
76.5
212
240.5
2011年领用三氯氢硅573.69吨,
按135.5:573.69=240.5: r2理论产量,计算耗用三氯氢硅生产r2理论产量为1018.25吨
(2)通过耗用r1的数量来推算的r2的产量
本期利用外购的r1来生产r2,
按212:102.9=240.5: r2理论产量,计算耗用r1生产r2理论产量为116.73吨
(3)合计r2理论产量为1018.25+116.73吨=1134.98吨,扣除7%的损耗,生产入库量应为1134.98×93%=1055.53(吨)
而当年账面生产入库量为2.5+762.95=765.45(吨),存在少计r2收入1055.53-765.45=290.08(吨)
二、纳税约谈
一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如此的差异,评估人员决定对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纳税约谈。
对于种种疑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解释称,企业产品的下游产业光伏行业近年整体不景气,尤其2011年全年产品价格变动较大,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有亏损,并提供了企业的各月份的销售收入价格表及主要原材料价格表,确实存在产品价格变动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但该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并且本地生产同种产品的其他企业有盈利;该负责人解释称,企业内部购销管理不善,原料进价高于其他企业,销价低于其他企业,并提供了销售和进货发票各两份。但不能打消评估人员对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真实性的疑虑。
对于利用r1生产的三乙硅烷(r2)生产量差异的问题,该负责人解释称,企业的生产控制投入100公斤原料 r1要生产出三乙硅烷(r2)103-105公斤,生产工人的工资按此进行考核,扣除合理损耗应该符合化学方程式的投入产出;
对于利用三氯氢硅和氯丙烯生产r1产量差异的问题,该负责人称化学反应式只是理论性的,应用于实际未必准确,评估人员反驳为何r1反应生成r2时基本无差异,而三氯氢硅反应生成r1差异较大;该负责人当时不能回答。后来,该负责人解释,三氯氢硅是易流动、易挥发的液体,保存、反应时损耗较大,科技园内的臭味主要是挥发出来的三氯氢硅,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成本;评估人员反驳三氯氢硅有合理的损耗是正常情形,但企业去年购进600多吨三氯氢硅却挥发损耗近200吨,当地人畜难以生存,按每吨6000元计算,年损耗金额120多万元,明显不合常理。
结合案头的审核,分析了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约谈情况,评估人员更加确定该企业存在少计营业收入的问题,决定开展实地核查,核查的重点是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原材料收发、产成品的生产、出入库、营业收入的核算等。
三、实地核查
在履行了必要的程序后,评估人员对S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发现了如下问题:
1、评估人员核对了该单位的产品出库凭证及发运产品的运输发票,按月编制了《出库单、运输发票与销售发票比对表》,核对出2011年该公司出库发往江苏某公司硅酸乙酯720吨,主营业务收入仅记载销售江苏某公司硅酸乙酯681吨,少记载收入39吨,按当年每吨均价10623元来计算,少记载收入735813元。
当年该公司共发送三乙硅烷(r2) 1108.1吨,主营业务收入仅记载销售三乙硅烷(r2)829.5吨,少记载三乙硅烷(r2)收入278.6吨,按当年每吨均价19103元来计算,少记载收入5322095.8元
2、评估人员还核对了企业提供的仓库保管账和财务账,对库存的产品进行了盘点,制作了《现场实物盘点表》,并经该公司仓库保管人员和财务人员签字和公司盖章,核实确认2011年该企业实际生产入库三乙硅烷(r2)1044.1吨,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结果基本相同,实际出库1108.1吨,财务账记载销售出库829.5吨,财务账少记载出库278.6吨。
实际生产入库硅酸乙酯1037.7吨,出库987吨,财务账记载销售出库948吨,财务账少记载出库39吨。
3、评估人员核对了企业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账,发现该企业资金往来混乱,有明显的销售回款作往来借款处理;还有资金在财务账外运行,企业会计人员解释称,是别的企业通过公司的账户办理票据贴现,款项所以未上账,但财务未能提供相关的银行汇票贴现及款项划转的原始凭证,可能有企业的销售货款;还有企业负责人不时有大额资金借给企业,可能有销售款项直接汇给企业负责人。
面对大量的事实证据,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不得不承认,该企业2011年通过掩瞒中间产品成本r1的产量,将该部分r1生产的三乙硅烷(r2)不计入财务账核算。
综合以上证据及分析,评估人员认为,S公司存在销售收入未入账,涉赚偷税,在对相关的证据资料进行了复制取证后,整理移送给稽查局作进一步查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