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顿网校网站小编了解:武汉东湖风景区国税局科学做减法规范强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在二季度系统工作讲评会议上,市国税局货劳税处对全市“营改增”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东湖风景区国税局文化创意、物流辅助两个行业分别高于全市行业平均税负2.03%和2.69%,税负位居全市*9。一年来,东湖风景区国税局突出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宣传、抓好税政管理、防控税收风险、优化涉税流程,有效保障了“营改增”从“雁阵排列”式到“一字推开”式的顺利推进。截至8月,区局累计入库改征增值税1118.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9.16万元,增长220.48%。主要做法:
 
  一、班子不散,制度不废,营改增由专项融入常态随着“营改增”的范围由2012年12月的“1+6”,到后来的“1+7”、“2+7”,逐步扩围至广播影视、铁路运输以及邮政、电信等领域,“营改增”从上级部门布置的专项任务、临时性工作融为区局日常征管的一部分。虽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有所变化,但区局在相继完成首月发售发票、首月申报的目标节点后,
       一是维持原有工作专班。
  由工作专班负责持续推进改革工作,通过定期召开的工作例会,了解、协调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加强向市局、管委会地请示和沟通,解决了“营改增”户管交接不畅、落实了财政扶植力度不大等难题,通过问题倒逼的工作机制带动改革不断深入。
  二是保留原有工作制度。
  区局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并修改“营改增”实施方案,按照改革工作的落实步骤、任务分解和完成节点,结合每个阶段、行业的工作需求和特点,统筹部署各阶段的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扩围的稳步推进。
  三是定制个性化的方案。
  2014年3月,为确保“武汉铁路局武昌东车务段”跨区迁入后无缝对接,区局紧急备战,组织工作专班集中讨论,模拟演练该纳税人迁移前后的进销项税额衔接、资格认定和设备发行、专用发票调拨等十几个涉税环节,制定工作倒排时间表,将工作任务细化至每个责任人。同时制定应急预案,要求在该户设备发行、领购发票、抄报税期间,相关的技服人员必须到场,遇到问题及时化解。
 
  二、吃透政策,做好服务,营改增以变革带动发展“营改增”历时21个月,其间税收政策经历了频繁变动和大幅调整,一是内强功夫。
  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指派业务素质强的干部参与省、市局组织的培训,将税收政策读懂、吃透,向外取经后借助每周的集中学习、闭卷考试等形式,确保区局干部掌握“营改增”政策的精髓,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对照“营改增”相关业务,重点掌握对应的办税流程、岗责体系等,为改革提供强力业务支撑。
  二是外强宣传。
  针对区局纳税人分布散、参训率不高的现状,区局依托“四个平台,一个阵地”,即宣传屏、咨询热线、QQ群和纳税人学校等开展政策宣传和发布,使“营改增”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便捷的税法学习、咨询渠道。同时,多次开展上门培训,并组织各部门的骨干轮流坐席QQ群,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实时互动,及时解答疑问,企业在对税收新政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主动要求加入“营改增”的队列,由最初的税务机关要我来变为我要来。截止8月,区局“营改增”户管已较期初增长七倍多。
  三是分户测算。
  根据纳税人最关注的热点:“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税负怎么变、变多少,企业的负担是加重还是减轻等问题入手,区局采取最直观的方法,结合企业经营范围、收入规模、成本构成等要素,与“营改增”企业一同测算其实际税负,帮企业算本“明白账”,让纳税人形成“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理念,认识到税负下降的总体趋势,消除对“营改增”的疑虑,促使其主动适应税制变化。
 
  三、分析数据,提升管理,营改增做加法更做减法在“营改增”改革的探索中,区局以税种管理为主线,风险管理为导向,对“营改增”混业经营企业、货运发票代开企业等高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和项目加强跟踪管理,确保结构性减税改革落地实、效果好。
  一是定期分析基础数据。
  结合各个税收信息系统,区局摸索“营改增”企业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从行业鉴定、申报表及财务报表数据、开票收入、进项税额占比、企业同期经营数据等具体指标入手,参照行业的平均税负,分析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发现税负偏高或偏低的,查明原因后做好应对。区局“营改增”的单月税收已由2013年1月的164.86万元增至2014年8月的181.98万元,增长10.38%。
  二是走访企业减轻税负。
  围绕“营改增”税收中占比较大的文化创意、研发技术等企业,区局定期开展走访,由局领导带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营改增”实施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听取有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向企业提出实质性的税收筹划意见和建议,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和辅导,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理念和行为。区局2户从事设计服务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分别由5.35%、5. 82%下降为4.37%和4.82%,纳税人初步享受到了“营改增”的红利。
  三是分类管理防范风险。
  在日常征管中,区局强化税种管理手段,锁定了研发技术业和交通运输业为“营改增”难点管理对象,对辖区内提供研发技术服务的企业和代开货运发票的企业实行相关数据动态监管,掌握研发技术服务企业进销项税额配比、与同行业税负的差异等动态数据,针对该行业取得的进项税额有限的特点,判定其税负是否合理;对代开货运发票的企业,定期审核企业提交的运输合同,对运输车辆是否为企业自有、是否为运输车辆,载重吨位是否合理,合同条款是否为运输劳务等内容进行回头看,通过管理促进辖区运输企业的规范经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