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集聚度较高,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属于地方特色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太湖旅游度假区辖管的光福镇和香山街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涉及玉雕、木雕、核雕、石雕、砖雕、竹雕、象牙雕等多个门类,尤其以核雕最为着名,并已形成了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输为一体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其中,光福核雕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光福玉雕、光福红木雕刻、光福佛雕等也纷纷被列入苏州市及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光福镇在2013年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雕刻之乡”荣誉称号。
  最近,我们对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税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行业由于产品工艺具有特殊性,而存在制约发展的税收负担较重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行业特点
  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的税务登记率比较低。根据太湖旅游度假区工商局提供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传统手工艺行业登记户289户;而主管税务分局的征管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传统手工艺行业登记户5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户,小规模纳税人55户(其中定期定额户33户)。
  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的税收贡献率也比较低。从2013年统计数据来看,光福镇全镇共实现销售收入1305.35万元,贡献增值税39.25万元,与镇政府提供的数据7.2亿的产值相比,存在的差距巨大。而且从登记的企业类型看,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一般纳税人企业极少。主要原因是成为一般纳税人后会导致税负增加,于是纳税人更愿意选择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导致税收管理难度突出。
  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税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原材料占比较小,发票取得困难,部分企业税负较高。
       一是雕刻类传统手工艺品普遍料轻工重,除玉雕、象牙雕等雕刻类型的原料较昂贵外,木雕、核雕、石雕、砖雕、竹雕等手工艺品原材料占比一般较小,即以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施于价格相对低的原料,产生相对高的附加值,故增值税较高。
      二是雕刻类传统手工业所需原材料大多为农副产品,如产自福建、广东等地的橄榄核、毛竹等,由于这些材料主要来自农村、山区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个人,多数无法取得正式发票。
      三是雕刻类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属劳动密集型,部分半成品需外发加工,但大多数农村加工单位生产规模小,故单位支付其加工费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负担均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身上。
  2.生产经营模式主要以个体经济、家庭作坊为主,销售对象零散。
        传统的核雕、玉雕等手工艺行业,基本上以家庭设工场、临街设商铺而形成前店后厂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由于核雕、玉雕等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实用价值不大,除商业性质的购销外,主要用于礼品馈赠、工艺品摆设、个人收藏或投资,其销售的终端包括了各种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并没有相对固定的购买者,销售对象非常零散。  3.行业经营规模较小,一般采用现金交易,价格随意性大。核雕、玉雕等用途的特殊性、销售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行业产品交易的随意性,大部分产品没有比较确定的市场参考价格,基本采用个别定价的交易方法,价格随意性大,外人难以测算,其中以挂件和饰件交易量较大,基本以个人消费为主,交易一般采用现金方式,消费者很少索取正式发票。生产厂家在购进原材料环节缺失了发票,导致无法列支成本和抵扣进项税额,当经营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营业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企业将会面临税收负担增加,为减少税法的约束,企业采取拆分办法等,缩小其经营个体的销售规模。
  二、税收征管存在问题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吴中区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税收征管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四:
  一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薄弱,行业的税收贡献率较低。
       传统手工艺行业主要以个体经济、家庭作坊为主要经营模式,均采取企业自行申报,依法缴纳税款的税收征管方式。经营者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意识不到位,现代管理观念不强,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隐瞒收入或帐外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纳税遵从度不够高。而消费者往往不主动索取发票,客观上也为纳税人隐瞒销售收入提供了便利。
  二是行业经营业务交易随意性较大,税务部门监管困难。
        如前所述,传统手工艺行业从原材料购进环节,就普遍使用现金交易模式,税务部门难以获取成交数量、单价、金额等相关信息。在生产加工环节,由于是较为传统的手工业制造,难以利用普通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电耗、生产场地等指标进行有效的测算和监控。在产品销售环节,产品销售价格的不确定性,销售不开发票,收取现金货款已经成为行业经营的主要特点,这些都给税务部门在确定企业销售数量,销售金额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三是行业经营受现行税收政策的制约,难以做强做大。
        按照国家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增值税纳税人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必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由于传统手工艺行业从原材料购进的初           始环节就存在一定问题,购买方大多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其增值税就必须按照销售额的17%全额缴纳,同时由于没有发票作为合法凭证在所得税税前列支成本,其所得税的税收负担也高,企业通常只有采取注销原有企业,另开新企业或开办多间分店分散经营的方式进行规避。这种行业经营特点的先天不足,就直接导致了行业个体经营规模的萎缩,无法做强做大。
  四是行业经营个体数量庞大,社会管理力度仍显不足。
        以核雕、玉雕行业为例,尽管政府通过包括工商、海关、税务、环保、质监、治安、消防、交通和水电等众多部门实施社会管理,并且行业内部也建立了行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但行业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众多,在优先考虑配合政府维护民生大局和谐稳定的前提下,税务机关的管理力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推进该行业稳定发展的税收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调查与分析,为了推进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的稳定发展,在此从税收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传统手工艺品当中蕴含着很大比例的设计、创意等知识产权含量,为使这一“濒危工艺”得到更好地发展,建议上级相关部门以 “营改增”为契机,将国家(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单位”或“代表性传承人”等设计创意含量较高的手工艺产品,进行二三产分离,纳入“营改增”中的“文化创意服务”类别。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6%税率征收增值税,年销售额500万元以内的可以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征收,从而降低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总体税收负担,保护从业者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传统手工艺行业技术创新,更好地促进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不断完善日常征收管理
  从扶持传统手工艺行业健康发展出发,从规范税收管理入手,不断完善适应市场运作机制的税收管理办法。一要建立健全管理台帐。通过地方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在进一步摸清现有传统手工艺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台帐,如实反映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基础数据,包括传统手工艺行业户数和流动资金及现有固定资产等。二要加强税源风险管理。从原材料购进环节的源头监管入手,摸清手工艺行业规模和经营状况,建立健全传统手工艺行业产品电子台账,规范税务登记,严格按照税收政策确定征税对象,使之合法经营,合法开票,依法纳税,从而使该行业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逐步纳入正常的经营管理,防范税收风险。三要拓展税收宣传内容。在大力开展税收宣传辅导的同时,进一步简化、优化办税流程,解决纳税人实际问题。定期组织雕刻类等传统手工艺行业调研和行业专项检查,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专题管理意见及建议,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三)切实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特殊性,建议上级税务部门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倾斜, 出台有利于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可以对一些重点行业和濒临失传的手工艺行业实施税收“先征后退”,减免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相关费用,在贷款方面给予财政贴息等。
  二要搞好税收政策辅导。税务部门要围绕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税收管理的热点和难点,主动搞好税收政策辅导,使其明晰纳税环节,主动申报缴税,提高纳税遵从。
  三要加强部门之间配合。税务部门应积极与地方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各级政府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全力搞好政策引导,充分利用旅游业发展等契机,聚集传统手工艺行业集中展示、销售,促使雕刻类传统手工艺行业上规模、上档次,占领更广大的市场。
  (四)构建良好行业发展环境
  传统手工艺行业作为特色产业,有必要做大做强。为此建议通过政府来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传统手工艺行业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制订扶持传统手工艺行业目标规划,协调上下游产业链,为传统手工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创新资金,鼓励传统手工艺行业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