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级会计评审申报工作已正式启动,业绩撰写作为评审环节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申报者能否顺利通过评审。一份逻辑清晰、亮点突出、数据翔实的业绩材料,是展现专业能力与工作价值的关键。本文结合高会评审核心要求,从撰写要点、结构框架、加分技巧三方面,为申报者提供全面指导,助力高效完成业绩材料撰写。
一、核心撰写原则:让业绩“有据可依、有亮点可寻”
量化成果,用数据增强说服力
业绩描述拒绝泛泛而谈,必须以具体数据支撑成果。通过对比前后变化、明确量化指标,让评审老师直观感知工作成效。
例如:优化财务预算流程,将编制时间从4周缩短至2周,效率提升50%;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实现项目降本200万元,成本降低率达15%;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公司争取税收减免300万元,有效降低税负。
 
突出核心价值,彰显决策贡献
重点呈现参与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经历与成果,凸显自身在关键事项中的作用。若参与新业务投资决策,可阐述通过财务分析与风险评估,提出合理投资建议,助力项目落地后实现年额外营业收入50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若涉及企业并购重组,可说明在尽职调查中精准识别10余个财务风险点,通过优化交易结构与整合策略,实现成本节约800万元,保障并购后业务平稳融合。
 
聚焦专业能力,展现综合素养
1.专业技能的精准运用
体现对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的熟练掌握,如处理复杂金融工具核算时,依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准确分类计量,规避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及时跟进税收政策变化,在汇算清缴中合理运用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实际收益。同时,突出财务管理工具的高效应用,如引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现核算标准化、流程自动化,减少X%重复劳动;运用作业成本法精准定位高成本环节,推动产品单位成本降低X%。
 
2.问题解决与风险防控能力
展现应对财务困境的实战能力,如面对资金链紧张,通过与银行沟通争取新增贷款X万元,优化资金使用计划,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针对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制定催收方案,将周转率从X次提升至X次,降低坏账风险。此外,记录处理复杂财务纠纷、疑难账务的过程,如通过多轮谈判解决X万元供应商纠纷,减少企业损失X万元;针对法规不明确的会计事项,结合案例与行业惯例提出合规处理方法,获审计认可。
 
3.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
体现跨部门协作成效,如参与公司战略规划时,为多部门提供财务数据支持,推动战略目标细化落地;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协调财务与信息技术部门,解决数据对接问题,保障财务模块顺利上线。若担任管理职务,需突出团队建设成果,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组织X余次内部培训,带领财务部门连续三年获评“优秀部门”;带领团队完成上市筹备财务梳理与审计配合,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
 
二、规范结构框架: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字数与格式要求
严格遵循本省评审要求撰写,无明确字数限制时,建议控制在3000-5000字,避免内容过于简略或冗余。语言需规范专业,使用正式财务术语,杜绝口语化表达、错别字与语病。
核心结构模块
1.个人基本情况
涵盖个人概况(姓名、学历、毕业院校、职称取得时间、通过高会实务考试时间、论文发表、课题主持、荣誉奖励等)、学历教育经历(含专业培训、资格考试学习等)、继续教育情况(网络培训、考试抵免等课时证明)、思想政治表现(拥护政策、职业操守等)。
 
2.所在单位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单位性质、规模(职工人数、总资产、床位/业务量等)、财务部门架构(人员配置、职称结构)、年度预算收支等,为后续业绩阐述提供背景支撑。
 
3.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与工作业绩
这是材料核心部分,采用“总分总”逻辑。开头明确岗位职责定位,中间按“重大决策贡献、专业技能应用、问题解决、团队建设”等维度分点阐述,每一项业绩均遵循“问题背景→采取措施→成果影响”的思路展开,结尾总结个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综合贡献。
 
三、评审加分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突出加分项:详细列举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管理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以及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参与经历,彰显综合竞争力。
成果可视化:适当运用数据对比、成果汇总等方式,让评审老师快速抓取核心亮点,避免冗长文字堆砌。
逻辑连贯性:各模块之间、各项业绩之间过渡自然,确保整体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展现个人能力与价值。
真实性原则:所有业绩与数据必须真实可追溯,避免夸大或虚构,确保材料合规可信。
 
2025年高会评审竞争激烈,业绩材料是申报者的“敲门砖”。申报者需紧扣评审核心要求,聚焦自身工作亮点,以数据为支撑、以逻辑为骨架、以专业为底色,精心打磨业绩材料。只有全面、真实、突出地展现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价值,才能在评审中脱颖而出,顺利拿下高级会计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