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会报考采取“双轨审核”,缺一不可:
1、基本门槛
遵守《会计法》及财经纪律,无税务处罚记录;
具备会计师职称(注册会计师可免试部分省份)。
2、学历与资历
专科: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会计职责工作满10年;
本科/硕士:满5年(非全日制学历需提供连续社保);
博士:仅需满2年。
特殊要求:
北京、上海需近3年社保+居住证;
继续教育学时达标(如浙江要求近5年累计450学时)。
二、高会评审业绩材料如何准备?
高会评审业绩报告需突出数据化成果,忌流水账,核心要点如下:
1、内容框架
主导3-5个重点项目(如IPO筹备、成本优化),附合同/验收报告;
量化效益(如“建立风控体系,减少坏账损失800万元”)。
2、材料规范
单位盖章原件+PDF扫描件(部分省份拒收复印件);
按“封面-目录-佐证材料”胶装,总页数≤150页。
避坑指南:
避免罗列日常职责,聚焦决策贡献(如推动企业上市);
跨省申报需补充属地工作证明(如广东要求近5年本地社保)。
三、高会评审论文要求几篇?
2025年高会评审论文要求“质量重于数量”,但需满足基础指标:
1、数量与质量
2-4篇(江苏2篇、四川3篇),至少1篇为核心期刊;
查重率≤20%(知网检测),字数3000-5000字。
2、内容方向
紧扣实务热点(如“数据资产入表”“ESG披露”);
避免理论堆砌,需结合自身项目案例(如“某集团并购税务筹划实证”)。
致命雷区:
同刊多篇(如一年内在同一期刊发3篇);
非第一作者(部分省份仅认独立作者);
发表超期(2025年评审需2023年后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