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行取消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FRM考试中,浮动利率也是一个考点,下面高顿网校FRM小编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浮动利率因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因此,多用于3年以上的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
  定义
  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利率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
  中国曾一度实行过的对中长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贴补的办法就是浮动利率制的一种形式。
  利率按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常常采用基本利率加成计算。通常将市场上信誉*4企业的借款利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按规定的付息期采用浮动利率付息。
  在中国,浮动利率已成为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的种类有:①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②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包括城乡信用社)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③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及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分行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贴现率可按同档次利率上下浮动5~10%;④各档次的地方企业债券可比照同档次储蓄存款利率上浮,1991年以前,上浮40%,从1991年开始上浮20%;⑤定活两便储蓄按同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打9折计息;⑥对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按同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上浮;⑦愈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利率分别在原利率基础上上浮20%和30%。
  利率浮动比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1
  特点
  1.利率调整可以及时反映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
  2.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变动的风险小;
  3.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调整资产负债规模及企业融资决策;
  4.有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