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赵薇老公黄有龙被告上法庭,原因是有人买了他的房子,却迟迟无法入住,因而提出诉讼,要求黄有龙腾退房屋。结果一调查,竟然是他们家司机把房子给卖了。区区一个司机,凭什么就能卖掉自家老板的房子?原来他冒充黄有龙,在公证处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办理了委托公证证明,委托别人卖房。这么一看实在令人咋舌——号称*8进的人脸识别技术,竟然如此漏洞百出,竟然还被用在公证处,实在令人不放心。
 

 
  事也凑巧,招行也高调推出了ATM机人脸识别取款。招商银行的这项业务,无需插卡,屏幕先出现取款人的面部图像,几秒种后,人脸识别ATM完成样本比对,证明取款人是卡主,取款人输入之前在招行开户时预留的电话号码后,屏幕弹出了取款选项。看起来是十分方便,可遇上黄有龙这事,可真是啪啪打脸。
  人脸识别: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1月4日,在李克强总理见证下,微众银行借助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向远在家里的货车司机徐军发放了一笔贷款,俗称“刷脸”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远程面签方式由此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新技术,这种方式免去了客户千里迢迢去银行的麻烦,更加方便了人们办理银行业务。
 
  人脸识别:风险尚存
  其实,人脸识别技术早就不算什么稀奇事。简单说来,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脸识别抓拍器捕捉图片,之后上传至人像数据库,提取图像特征并进行匹配与识别。笔者上班时,就是使用“刷脸”打卡上班;在银行,办一张银行卡再也不用去柜台排队了: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VTM)直接办,还不受时间限制。甚至有些银行还能够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半个小时就能领到手,非常方便。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从传统银行业务到指纹识别再到今天的人脸识别,高科技让生活便利了许多。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刷脸,真的有这么安全吗?
  传统银行业务尽管手续繁琐,不过都基于客户与银行直接一对一往来,业务都有个留存,就算遇到了什么事也容易找证据。可现在,电脑可以自助办业务,手机也可以自助办业务,甚至还有微信、支付宝……曾经有人说,以前掉手机,只会心痛里面的电话号码找不回来;现在掉手机,就像是掉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一样。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确实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但在用各种app绑定银行卡的同时,你有没有担心过软件背后的漏洞?此前网易邮箱被指出现漏洞,大量数据被泄露,那么用网易邮箱注册的icloud,支付宝账号,也出现了被盗刷现象。还有银行之前出现的各种骗局,骗子们也是利用互联网漏洞进行操作,从中盗取大量资金。
 
  要推广人脸识别,先提高风险监控
  对金融业来说,“刷脸”的作用在于,有效识别客户之后,大量金融服务可以实现场景化。之后“刷脸”技术将可能广泛应用于营销数据分析、服务质量提高以及安防监控等多个方面,对于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很有帮助。
  不过,自动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40多年,错误率逐年下降,但总体而言,人脸识别比起通过指纹、虹膜、DNA这些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精确度还不够。说句难听话,现在整容技术这么厉害,换张脸都不是难事,这时候人脸识别有用吗?何况笔者平时打卡上班,换个发型就刷不出脸,可见人脸识别技术尚待改进。
  毕竟,其他的一些识别方式,例如指纹、虹膜和DNA都是每个人所特有的无法改变的,因此可信度更高。相比之下人脸识别技术,要想进一步推广,有关部门就必须出台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它的安全性。想要尝试新鲜事物,可别因此陷入风险沼泽哦。
  ▎本文作者樱叶,来源《金融看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jrkanke,以独特视角,围观金融圈的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