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工作虽然高薪,但与之成正比的就是工作量了。那么,离开投行能够跳槽去哪里呢?高顿网校FRM小编整理了一些离职投行后FRM人能跳槽的职位,一起来看一看吧:
  1. 跳槽去私募基金
  这是条很多银行家都会考虑的出路,特别是那些刚刚进入职场才两三年的年轻人。在中国,年轻的分析师们一拨一拨地跳往私募基金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某些极端案例中,同一届分析师中的80%都离开投行,加盟了私募基金。几乎所有离开的人都表示,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的工作时间没投行那么长,压力也没那么大。所以即使跳槽后薪水有可能减少20%,还是挡不住很多人跳槽的脚步。
  不过,投行和私募基金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一点要特别小心。尽管它们都属于金融行业,但对技能的要求很不一样。有些人跳到私募后,发现无法适应,只好再跳回投行,整个过程只有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
  2. 自己成立一个私募基金
  对资深银行家来说,尤其是那些已经做到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级别的,多年来在业内积累起来的资源和人脉这时就派上用场了。他们能借助这些资源,自己成立一个私募基金。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曾担任高盛中国区主席的胡祖六。他2010年离开高盛,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根据公司网站的介绍,集团现在已经有30多名专业投资人,为中国及全球顶级的机构、企业及家族管理人民币和美元基金。
  3. 投身学术界
  资深的投资银行家通常对金融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又在业界积累了多年的实际经验。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就非常难得,而如果银行家本人又比较擅长表达的话,对大学及商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具有博士学位的资深银行家,一旦决定退休的话,通常会应邀到一家商学院出任教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的副教授汪滔。他本人是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统专业的博士,曾在香港的投资银行界有八、九年的工作经验,先后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中金(CICC)工作过。当他2013年底离开中金、拿到交大的教职时,已经是中金固定收益部门的一位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了。
  4. 当个培训师
  做培训、当老师也是资深银行家的一条出路,主要原因跟投身学术界一样,因为他们有多年的业内经验,对银行业所要求的各类技能均烂熟于胸,做一名培训师的话,能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今年4月份时我们曾报道过北京的一位资深银行家,他在一家英国银行做到了执行董事的位子后,选择离开银行,开办了自己的培训公司。虽然对他来说,自己做企业是个全新的体验,面临的也都是全新的挑战和压力,但他毕竟在国际大投行工作多年,积蓄丰厚,所以一开始创业时,可以不必太担心个人财务状况。象他这样离开投行自己创业的银行家,远远不止他一个。
  5. 转战高科技行业
  传统上,银行与咨询是最能吸引毕业生的行业,原因有许多,高工资是其中之一。但近几年来,象脸书(Facebook)和谷歌(Google)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正在急速赶上。中国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成功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有几十家,它们中的多数都希望能在国际上扩张,而这个过程恰恰是资深银行家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前亚洲区科技、媒体和电信(TMT)业务负责人郑孝明(Winston Cheng)加盟中国视频网站乐视网,出任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乐视网的公司财务和发展业务。
  6. 自己创业
  银行家创业并不鲜见,因为他们在银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建立起了广泛的人脉,一旦创业,这些都成为很有用的资源。除此之外,他们对企业和商业本身的逻辑也有很准确的把握,所以几乎可以进入任何领域去创业。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采访了几位从银行辞职后开始创业的前银行家,其中一位在云南开了家酒店,另一位做起了冷压果汁的生意。象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且,一旦想创业,无论在银行工作到任何阶段都可以做,不一定需要特别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