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一种基本手段,FRM考生们可以适当了解一下它的作用。跟着高顿网校FRM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利率敏感性缺口的相关内容吧。
  利率敏感性缺口(ISG)是指在一定时期(如距付息日一个月或3个月)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要快于资金成本的增长。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又为负面影响,负缺口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利率敏感性缺口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货币差额。商业银行通过对利率的预测,可以采用不同的缺口战略,从而实现利润*5化:如果预测利率上升,可采用正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下降,可以采用负缺口战略;如果预测利率不变,则可以采用零缺口战略。
  作用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银行实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与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缺口管理。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可以量化计算由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判断利率未来的变动走势的情况下,引导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当利率变动时,敏感性缺口状况和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紧密相关。
  缺陷
  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确性值得怀疑。而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确性取决于计划期划分的长短,计划期越短结果越精确,但从实际操作上来说,计划期时间跨度太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利率预测在现实中往往准确率不高,短期利率则更难加以预测。
  银行对敏感性缺口的控制欠缺灵活性。
  增加管理成本。银行为了调整敏感性缺口采取有竞争力的措施,会提高其隐含成本。
  未考虑到利率变动的两面性。一方面,利率波动影响资产产生的收入和负债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利率波动还会影响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而敏感性缺口模型并未考虑到后者。
  实际中,负债利率支付的变化一般快于资产利率收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