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DMA是政策导向所引入的
2020年财政部副部长撰文提出“以信息化手段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全面启动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这些文件没有直接点名DMA,却把“数据驱动、流程自动化、业财信息共享”列为考核要点。
DMA课程恰好覆盖预算数字化、RPA财务流程、数据可视化三大板块,与政策关键词形成呼应。多地财政系统在培训通知里,把DMA纳入“境外高端资格清单”,用作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换言之,掌握DMA的知识点,相当于提前对接了官方考核口径,为后续参与政府或国企项目打开通道。
2、DMA适应了企业的需求
观察招聘平台即可发现,“数字化财务BP”“财务数据分析师”岗位激增,JD中常出现“熟悉自动化工具、具备数据建模能力”的描述。DMA将Excel/Power BI、Python基础脚本、成本动因模型打包成案例教学,正好填补传统高校课程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缝隙。
以海尔、腾讯、宝钢等已公开合作名单的企业为例,内部培训把DMA I作为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的进阶课,DMA II则成为事业群CFO候选人的必修课。跨国企业更看重双语能力与全球统一标准,DMA的机考中英双语属性,使持证者在区域汇报或全球项目对接时减少沟通摩擦。本土民营集团则利用DMA的“数字成本核算”模块,为快速扩张的新事业部建立标准化模板,缩短试错周期。
3、DMA帮助个人发展
1.职称与落户: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地将DMA(或CGMA衔接通道)列入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可与副高职称比照认定,也可用于积分落户加分。
2.职业网络:CIMA中国办公室每年举办CFO圆桌、数字化案例大赛,持证人可直接进入校友社群,与4500余家合作雇主HR建立联系。
3.继续深造:通过DMA两级考试后,可豁免CIMA运营级三门科目,再攻管理级与战略级,最终获得CGMA头衔;亦可对接英国Henley商学院MBA项目,实现学历与资格双升级。
对于在校大学生,DMA 60学时的在线任务式学习,还能作为毕业实习或创新学分,兼顾了时间与成本。
数字化并非一阵风,而是财务职能的长期演进方向。DMA的价值不在于“一纸证书”本身,而在于它把国际框架、本土政策和实操工具三者缝合到同一条学习路径。当你能把预算模型写成自动化脚本,把经营分析转化为实时仪表盘,就已经把政策条文和企业需求翻译成了可落地的商业语言。在转型浪潮中,谁先完成这种“翻译”,谁就抢到了下一轮职业发展的先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