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72.7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收21.7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入库113.6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5%,同比增长13.8%;征收社会保险费54.82亿元,同比增长16.04%、增收75768万元。
  地方税收入库113.69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居全国地税第11位,同比前移9位;居西部地税第3位,同比前移3位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重点企业产销下降,项目投资减缓的复杂形势,全省地税系统坚持组织税费是*9要务这一中心工作,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分析税源形势,加强征管,挖潜力补缺口,优化服务,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地方税收呈现增速回落态势。分析增减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速减缓、产品价格下降以及推进税制改革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是经济放缓及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地方税收增速减缓。受宏观环境趋紧、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消费全面回落,受此影响,一季度地方税收累计增速由1月末的20.4%、逐月回落至2月末的15.9%和3月末的13.8%。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对工业税收造成明显影响,工业税收连续3个月下降,至一季度末下降3.4%,减缓地方税收增长约4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投资趋缓制约地方税收增长空间。今年以来,全省新开工项目减少,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投资额下降,对地方税收尤其是建筑业税收的增长造成直接影响。而数据显示一季度建筑、金融、房地产业税收增幅达到57.5%,主要是依靠上年结转项目的带动。
  三是重点企业效益下滑影响地方税收增长。据省地税局监控的2450户重点企业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销售仅增长1%,亏损面达到43.5%,利润下降70.7%,对地方税收尤其是企业所得税造成严重影响,缴纳地方税收仅增长4.9%,其中企业所得税下降23.7%。
  四是创新征管措施拉动地方小税种快速增长。一季度地方小税种入库23.2亿元,同比增长31.2%,成为拉动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地税联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以地控税”措施,仅兰州地区在试点运行期间增加纳税人659户,增收400万元。
  征收社会保险费548150万元,同比增长16.04%、增收75768万元
  从各分费种看,养老保险费累计征收391072万元,同比增长10.15%、增收36025万元;失业保险费累计征收32378万元,同比增长33.01%、增收8036万元;医疗保险费累计征收108451万元,同比增长35.06%、增收28155万元;工伤保险费累计征收11001万元,同比增长29.39%、增收2499万元;生育保险费累计征收5248万元,同比增长25.1%、增收1053万元。
  从收入级次看,省级养老、失业“两费”收入累计完成208196万元,同比增长2.48%、增收5039万元。市州级“两费”收入累计完成215254万元,同比增长22.14%、增收39022万元。
  从收入经济性质看,国有经济在社会保险费收入中所占比重*5,涉外经济所占比重最小。国有经济完成229015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42%;集体经济完成17942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3%;股份制经济完成81713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15%;个体私营经济完成8611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2%;涉外经济完成7248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1%;机关事业单位完成55280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10%;个人缴费完成39785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7%;其它经济完成107573万元,占累计入库总额的20%。
  从征收特点看,一是各项社会保险费收入稳定增长,收入总量和增长幅度稳步提高,增幅达16.04%,增量7.57亿元。二是各费种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增幅较高,分别为35.06%、33.01%、29.39%和25.1%。三是市县级收入增幅大于省级收入,市县级收入同比增长26.26%、增收70705万元,省级收入同比增长2.48%、增收5039万元。四是工会经费和残疾人保障金增幅较大,工会经费同比增长40.64%、增收471万元,残疾人保障金同比增长203.1%、增收262万元。
  文章来源:甘肃省地税局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