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地税局,利用“金九银十”挖潜增收推进税收收入换上“高速档”。
  针对渝中区经济形势严峻、税收收入低迷的实际,渝中区地税局积极利用“金九银十”契机,充分挖掘税收潜力,切实堵塞征管漏洞,吹响了完成任务“集结号”,确保9月份税收由负增长换上增长“高速档”。
  一、掌控税源变化,增强挖潜增收针对性。一是深入开展税源调研,4名党组成员坚持每季度带领各职能科室深入13个税务所开展调研,对全区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进行摸排,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对税源“点”、“线”、“面”的影响系数,时刻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专题进行分析预测,组织全体科所长集中召开税收形势分析会,在各所汇报组织收入的基础上,对各单位税收收入情况进行“盘点”,分析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税源流出和引进的状况,增强对税源的统筹能力。三是调整任务布局,主要结合本区内税源分布情况、各单位完成情况和不同区域税源变化,对各单位税收任务及时进行适度“微调”,将任务按月分解到各税务所,明确落实责任主体,较好解决了“饥饱”不均的现象。
  二、突出税源重点,增强挖潜增收协调性。一是加强重点行业税源管理,每周比对所辖重点税源、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情况和税收入库数据,密切关注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工程进度,坚持落实税管员到户检查制度,确保税源有效转变为税收收入。二是坚持各税种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各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抓好重点税源的同时,注重管好印花税等小税种,促进各税种协调增长、“全面开花”。三是广开税源渠道,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与区发改委、房管、国土等25个部门建立完善部门涉税信息网络,搭建税源监控网络体系,健全重点税源、重点项目档案,积极畅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税源信息采集渠道,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征收税款入库同比增长27%。
  三、强化税源征管,增强挖潜增收有效性。一是加强纳税评估,针对稽查分离后的实际,充分运用纳税评估手段,组成检查小组对重点行业或者有疑点的企业开展轮查,及时比对分析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对发现的疑点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对凡是申请注销的企业必须首先进行纳税评估,达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挖潜补漏的目的,严防税款流失。二是严格征收管理,正确认识当前税收收入形势,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千方百计抢抓收入,严格依法进行征收管理,既不违规减、免、缓税,又决不收过头税,*5限度减少漏征漏管问题发生,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开展欠税催缴,全面梳理欠税情况,加强数据清理,积极剔除虚欠,制定追缴欠税入库计划,将欠税增减率纳入征管质量电子化系统统一管理,重新整治建立欠税台帐,全面掌握欠税企业开户银行账户和资金状况,密切关注欠税企业资产变动情况,加大清缴力度,尽力控制新欠。
  四、健全绩效考核,增强挖潜增收有效性。一是严格考核标准,从绩效管理考核标准入手,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实现税务登记信息完整率99.99%(总局要求95%)、 税务登记信息差错率0.03%(总局要求低于5%)、未申报催报率、未缴纳税款催缴率均为100%,财务报表采集率100%,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总局要求标准。二是加强跟踪督促,及时组织力量按照收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督导,一方面督促内部加强日常征管、落实征管流程、保证征管到位,一方面督促相关企业认真开展自查、依法及时足额申报缴纳税款,努力实现税收收入颗粒归仓。三是健全通报制度,要求各税务所按时统计上报收入数据,每周视频会上由分管局领导通报收入进度、完成情况,密切监控税收入库情况,对入库进度较慢的税务所进行督查,提高收入动态管理效果。
  小编推荐:
  渝中区为重庆市中心城区,辖23平方公里土地,拥60万人口之众,是重庆市的政治、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水陆客运交通枢纽,长江嘉陵江环绕其间形成美丽的渝中半岛。山城、雾都之美名蜚声中外。
  渝中区地方税务局于1994年10月成立,现机关设立科室10个,基层单位13个,其中稽查局1个,税务所11个、征收大厅1个。
  近年来,在市地税局、渝中区四大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并坚持“求真、实干、创新、廉洁”的工作方针,围绕税收中心任务,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高依法治税能力,以建设学习型单位为载体,以规范管理、落实制度为抓手,以增强执行力为动力,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努力营造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2011年税费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渝中区地税局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