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的步步逼近,此项广受公众关注的条例在真正出台之后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成为了目前舆论关注的话题。记者针对其中的焦点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焦点之一房产税何时“落地”?
 
  不动产统一登记尚未实施,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或将推动房产税出台的新闻已屡见报章。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动产登记成熟后,房产税必定会推出”。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持反对意见,觉得如此判断夸大了不动产登记的作用。他们表示,虽然只有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房产税才可能全面落地,但房产税的出台、征收要经过立法等多道程序,短期内不会落地。目前过度的解读虽然很吸引眼球,但有些牵强附会,也低估了不动产登记条例的价值与格局。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此前曾在财政部条法司从事过财税立法和政策研究工作,参与过7部财税法律的起草和立法咨询。针对房产税的种种猜测,施正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税开征是必要的,但一直没有征收,其中一个重要障碍是不动产登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房地产税的征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目前征收房地产税仍面临障碍
 
  “房地产税的开征要以获得房地产信息为基本前提。房地产税是一种直接税,它是直接向自然人征收的,所以把自然人的一些基本信息汇集起来有利于房地产税的征收。比如个人所得税在征收的时候,税的征收分布在不同的机 简政放权涉入深水后,放权同时如何做好监管意义凸显。放管并重的升级版“补丁”《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下称《条例》)23日正式公布,确定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即时公示制度,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及信用约束机制,同时提出设立抽查制度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
 
  《*9财经日报》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条例》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
 
  官方“[*{7}*]”信息将公开
 
  在政府部门纷纷晒出权力清单的同时,如何让企业信息也暴露在阳光下成为构建透明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条例》弥补了这一领域的法规空白,数名企业界人士对本报称此为“重大改革”。
 
  官方人士在解读《条例》时称,企业公示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年度报告信息,设定了七大类内容,能够基本反映企业上一年度的经营状况和存续状况。另一类是六类即时信息,就是随时产生的信息,包含企业的股东变化、股东间出资状况变化等。
 
  根据《条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对这些企业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
 
  根据《条例》,10月1日起,任何公民、法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这些曾是工商部门“[*{7}*]”享有的信息。
 
  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他们最关注的是年检改年报。企业年检制度在我国已实施27年,工商部门作为直接监管者直接掌握企业的注册信息和经营状况。年检制度不仅容易造成寻租,也给普通人士评估一家企业情况带来信息上的障碍。
 
  《条例》对年报制度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程序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强化了制度流程和信用约束。
 
  企业违规成本空前提高
 
  信息公开让企业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戴上“紧箍”。《条例》明确规定,如果企业未按照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或在公示信息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满3年未依照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公示。
 
  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局长马夫表示,相比过去“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工商部门正把越来越多的权力交给市场。
 
  前述文化企业负责人称,过去弄虚作假还能想办法钻孔“秘密解决”,最差就是配合有关部门处罚了事。信息公开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口碑,诚信和“饭碗”挂钩。
 
  此外,对于违规企业,《条例》还给出了更实质性的处罚。《条例》明确,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对本报称,信息不透明让企业有了寻租空间,是造成企业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条例》的多项规定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被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倒逼企业对其不诚信行为负责,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在企业信用体系中,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将空前提高,但并不是“落子无悔”。为了兼顾监督作用和企业权利,《条例》引入了信用修复制度,鼓励企业重塑信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为此,《条例》通过多个方面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建立对企业公示信息情况的抽查制度、对企业公示的虚假信息的举报制度,并严格设定法律责任;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用约束制度,强化信用监管。通过信用约束手段,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高顿小编心灵寄语:一只蜘蛛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9个人看到了,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他变得坚强起来。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