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历史上不乏惊人之举。时钟走到2013年9月,塘沽作为行政区划入滨海新区,而后不变的是,人们对这座百年城区的称谓;变的是,改革催生出桩桩新事。
 
  塘沽人成为新区人的第三个月——2013年12月1日,滨海新区*9地税分局布下征管改革棋局: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改变“一员多责”、“一员多权”格局,撤销个体稽查所、设立综合业务管理中心,建立重点税源岗,零散税源征管全部委托街道代征,搭建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管事为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新机制。
 
  触及权力比触及灵魂更难,实行了十多年的“管户”干部忧心忡忡。征管改革也是自我革命,既要敢做敢当,更要善做善成,崔立国这位换了肝的局长在全体干部大会上说,改革没有退路,这一箭必须要命中“靶心”。
 
  塘沽有2.6万户纳税人,税管员人均管户200余户,最多的要管近400户,承担了50余项征管工作,每人每天要完成10余件工作任务。 “管户队伍”年龄结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高质量完成众多的服务和管理任务。现行机制赋予管理员信息采集、纳税辅导、政策解释、纳税评估、调查审批等诸多职责,权力过于集中,执法和廉政风险加大。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设立综合管理业务机构负责管理1.3万户一般涉税企业,并按事项给管理所分配工作。这样改革,意味着10个管理所的120名管理员将与“管户”说再见。
 
  “综合所把权收走了,你们的事是不是少了?”
 
  “管户权力的确没有了,但事情一点没有少!”
 
  王伟力打开工作电脑,指着5月份的任务说:这个月我有12项工作,对6家企业申报所得额清算汇缴、给3家企业办理税前扣缴、去2家企业办理房产税、到1个工地纳税评估……过去我管258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都找我来“纫”,整天“泡”在户里,到月底工作平台上还有“亮红灯”的,“单兵作战”受累不讨好。现在我不管户了,接到科里的工作,专心办好量化的几件事,半年来我没有一盏红灯,“集团作战”让税收征管更科学了。
 
  “以前办一件税务核查,要等管理所安排计划,由管理员具体负责,现在我接到局里的指令,马上就可以上线给管理所下达任务。”由管理六所所长改为综合业务所所长的孔维东,不再像以前光“盯着”管理员,现在他的部门负责企业涉税事项管理,受理纳税人申请,归集平台预警,接受归集事项,给管理所执行岗量化分配任务,跟踪落实,综合汇总,每项工作结果都记录在“线上”。“一人对多户”变成“一人对多事”,让这位老所长“倍爽”。
 
  看准的改革,塘沽地税人没有因利益羁绊、制度藩篱而犹豫不决。起初,并非所有部门、所有人都愿意“交户管事”,有的部门担心,管了十几年户,企业情况熟,“放户”会影响组织收入;有的拿出制度规定据理力争;有的认为,不管户就失去了“位置感”,直言:“谁批谁管谁负责!”;还有纳税人说:“好不容易走熟了,又变了。”
 
  在塘沽区率先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也是市局的共识,市局姚来英局长多次到塘沽调研,这位曾经担任过滨海新区财政局长的“一把手”,深知塘沽在全市布棋中的作用,“老框框不仅要拆掉,新机制还要尽快见效!如果连管户的权力都舍不得交出,还怎么搞好分级分类改革。”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滨海新区*9地税分局祭起先行先试利器,依照国家和天津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指向,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立足塘沽实际,突破传统模式,解决征管“碎片化”,同时避免冒进,增加新的风险。他们按区街界限划分为9个所,每个所设立重点税源岗,由副所长和多名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专门管理,保证重点行业政策执行统一,管理服务统一;他们设立零散税源所,12名干部负责1.2万户一般税源征管,零散税源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他们全面实施绩效考核,依据岗位定职责,量化1486条考核指标,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网织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督促的“三维笼子”。
 
  机构改革“物理现象”,带来分类征管“化学反应”。
 
  “我*5的压力,其实来自原来有管户权力部门管理员的‘关注’,这是多年积累的惯性,别说收入下降,就是有一点瑕疵,也会影响改革步伐迈进。”负责大企业和重点税源户的刘亚胜所长如履薄冰,“改革没有回头箭,不允许机制的复归和反弹。”他们设立重点税源管理岗,税务执行岗,内部事务岗。重点税源岗每人管理30户,重点税源征管包括信息录入、纳税评估、档案整理、调查核实、事项审批,综合管理,风险管控、涉税咨询等13项工作。改革*9个月,全面掌握录入企业信息,第二个月捋顺征纳关系,第三个月征收率超“管户”水平,半年间重点户增加了23家。
 
  专业市场税收征管一直是个“难题”。塘沽有百货、建材、农贸、水产零售批发市场105个,原来都由个体所专管员负责征收,管理“孤军奋战”、核定“雾里看花”、调整“无计可施”。塘沽“洋货市场”闻名遐迩,市场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3000余户,管理六所的魏丙勇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为了管住“洋货”,他脱掉税服,穿上“唐装”;剃掉分头,改成光头;脱下皮鞋,穿上布鞋。“在这个环境下工作,不能按常规来,管不住商贩,就收不上税。”魏丙勇虽然每年都能完成工作任务,却付出了“争斗”、“挨骂”,甚至“玩命”的代价。“洋货”税收社会化管理后,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税收征管交市场管委会,新设零散税源岗、税务执行岗、内部事务岗。所长宣刚说:“现在我上班穿制服,与代征单位打交道。改革延伸了征管手臂,实现了分级分类,优化了服务。”今年上半年“洋货”税款6000万元,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款1200万元,合法经营户达到92.6%。
 
  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集约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放开不放任,管好不管死。塘沽地税勇闯深水区,不搞“变通”玩“数字游戏”。他们全部公开“权力清单”,简化简并 156项涉税程序,取消39项入户执法项目,推行“一份告知全程办理”,不再“多头并进”,推行大征管、大服务、大评估,实行“一个部门管事”。试水税收办理 “一支队伍管全部”,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不再看得见的管不住,管得着的看不见……
 
  二十二冶集团天津建设公司的周会计“用惯”了管理员,取消“管户”后还有点嘀咕。这次,她来地税局想开19份《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企业拿着证明在当地办理临时税务登记组织施工,在外地开票结算工程款。
 
  “刘薇薇在吗?”周会计还是想找个熟人。
 
  “她在,如果您要办理涉税事情,窗口就可以办。”
 
  以往开一份这样的证明,需要经过申请、验资、审税、核实、出证五个环节,管理员收件后送三个部门流转。现在周会计的事项进入“先办后审”程序,税务人员在台里操作电脑,周会计在台上看得清清楚楚,“一机双屏”让办税程序公开透明。“我们企业在唐山,来时预订了宾馆。没想到,一个窗口15分钟就把19份证明开完了,改和不改,真是不一样,到了办税厅都是熟人啦!”办完事,周会计退了客房,当天下午就把证明送到企业,3点乘火车返回唐山。
 
  “基层是税收征管的‘末梢神经’,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借鉴一线层面的创新。改革要同管理与服务并重,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渠道,完善税收执法控管机制,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级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征管改革,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姚来英说。
 
  改到关键处,逼出新效能。在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环境下,塘沽地税调整结构,改革步伐铿锵有力,1至6月份实现税收41亿元,同比增长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