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名技术工人的操控下,中心电脑通过机械手向7台冲床传递指令,这7台冲床工序环环相扣,展开的钢板从传送带上走过,在“喀嚓喀嚓”富有节奏的声音中,干脆利落地完成了冲压开料的全过程。
  这是记者日前在广东康力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新上马的自动化生产线看到的一幕。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招工难愈加突出的背景下,我市越来越多的五金刀剪企业选择使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以更高的标准化、精细化改造更新生产流程,机械臂等设备进一步普及应用,代替传统工人已成产业趋势。
  康力公司董事长韩祖强告诉记者,管机器永远比管人简单,用机器逐步代替人手的工业化大生产是必然选择。原来这条生产线需要30到40台机床,现在7台就够了,并且效率提高了数倍。
  据介绍,近几年我市五金刀剪生产企业一线操作熟练工人的月薪以每年近20%的幅度递增,目前平均工资已超过3000元,尽管如此,招工难问题仍普遍存在。在用工瓶颈的倒逼下,康力开始逐步推行一些关键工序的生产自动化,去年以来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康力已投入超过1000万元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今明两年内将投入超过2000万新建3条自动化生产线,用小机床代替大机床,获取更大的效益。“已有瑞典、日本的厂家为我们度身定做集成度更高、应用度更广的多功能机械臂,大概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那时‘机械手’可能进化成‘机器人’了。”韩祖强高兴地说。
  在广东奇正模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威眼中,在机器与工人分工细致紧密的时代,现代化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这种技术工人,不再是干出大力、流大汗的劳力活,而是要了解现代生产工艺流程、懂得操控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专业蓝领。“奇正”新上马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生产线,将会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目前,已引进20台机械臂自动焊接机,按每一台可顶3个人算,至少可减少配备40个熟练工人。“尽管机械臂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其精确、安全和高效性,是人手操作无法达到的。”黄国威说。
  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冲压、焊接、注塑等工序是刀剪生产流程中的脏、难、险、重活,以往大多数由人手操作机器实现,存在生产效率低、效益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和安全生产隐患多等问题。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作为推动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每年从财政拨出几百万元重点支持本土企业加快五金刀剪机械研发和生产,有关职能部门也积极争取省的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加快生产线的改造提升。
  康力公司是政策扶持的受益者,获得专项资金数额超过技术改造总投入的10%。正因有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企业生产自动化的步子越迈越大。韩祖强说,要获得省、市的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企业得有实实在在的投入和成效,申请要经过重重把关,有关部门还会对资金的使用落实情况要进行严格审计。对那些脚踏实地推动生产自动化的企业来说,这些政策的确是雪中送炭。目前,全市每年都有一批企业从省、市获得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创新的专项扶持资金,这些企业包括十八子、银鹰、永光、小天星、金辉、康力、金恒、奇正等五金刀剪骨干企业,在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其实,每一个泥人都有这样一颗心,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自己的天堂。关键是你想不想去获得,敢不敢去获得,会不会去获得,最后,怎样去理解和认识这种获得。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