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年上半年全市财税联席会议在市国税局召开。纪要如下:
  会议听取了财政、国税、地税、国土、国资、统计、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单位的情况汇报。
  会议认为,上半年我市经济财政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9.8%、9%、24.8%、11.9%、9.4%,与全省及珠三角各市比,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肇庆并居珠三角第2,全省第6;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珠三角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则居珠三角第5,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
  会议充分肯定上半年财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2.9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年初预算的55.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1.9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年初预算的52.8%。市本级财政收支任务进度也实现“双过半”目标。二是区级收入增长较快。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34.2%,增幅高于市本级13.2个百分点,占全市收入总量55.6%,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质量优。税收收入累计完成92.5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1.9 %,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全省各市排名第2(仅次于深圳88.38%)。四是财政促发展惠民生作用明显。保障了有轨电车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市本级九项民生支出合计达20.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5%,同比增长28.6%;十件民生实事(省统计口径)支出14.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4.7%。五是财政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会议指出,下半年财税工作稳中有忧,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基础不牢固。包括:房地产方面,受市场调整、银行房贷收紧等因素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下行压力,我市房地产市场后续形势不容乐观;工业增长乏力,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66%,增长5.4%,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的平均水平,新增产能不足;企业效益不乐观,全市342家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达34.9%。二是政策性减收因素不少。主要有: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扩围,电信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自来水、小型水利发电等特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降低,以及行政性收费减免,等等。三是土地收入面临不确定性。土地出让受房地产市场行情影响,当前房地产商拿地较为谨慎。四是各区收入不平衡。除横琴、高新两个区外,其他各区(功能区)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除横琴、香洲、高新三个区外,其他各区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五是财政支出不均衡。我市财政支出进度全省排名第15位,月度支出起伏波动大,支出状况不理想。
  会议强调,下半年经济财税运行基本面没有改变,稳中向好,但稳中有忧,仍然要稳中求进,各部门要再接再厉、团结拼搏,确保完成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的目标任务,并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抓收入是财税部门的中心工作,一要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研究。财税部门要密切关注并跟进经济形势变化,积极主动做好“营改增”、税费减免等有关政策研究,加强对发展形势的预研预判,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二要抓好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税收评估、跟踪和服务。国税、地税部门每月报告中要附上税收前100名企业名单及分析,财政部门也要跟进分析,切实加强重点税源企业服务管理。三要每月准确把握分析收入进度。收入任务要落实到各区、各局、各税种,及时报告,精准分析情况。四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组织收入部门尤其是国土部门,要制定各项工作时间表,抓紧土地出让,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完成年度收入任务,切实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缩小土地收支缺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现行工程、重大项目的税源“把关”,明确收入权属,促进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实现“责、权、利”相统一。财政部门要加强调研,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企业跨区迁移补偿机制,理顺企业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发挥好各区谋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切实抓支出进度。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不够理想,反映出预算编制较粗、部门工作推进慢和财政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一要从源头上抓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二要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和协调性。对于支出进度靠后的部门单位或区,建立约谈、通报制度,适当采取调整预算项目资金的“微刺激”措施,促进预算单位花好钱办好事。市财政局要召集各区财政局负责人座谈,督促提醒各区加快支出进度。
  三是确保重点项目支出和民生开支,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开支、民生支出、幸福村居建设以及还贷支出。
  四是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严控“三公”支出,“三公”经费情况要单独报批。
  五是进一步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抓好2015年预算编制,做好年度预算调整工作,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