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邢台各项改革之际,市财税战线又传捷报。据快报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6409万元,为年任务的26.2%,超时间进度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全市圆满实现了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
进入2014年以来,县域财政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显现。截止3月31日,全市21个县市区全部实现财政收入开门红。其中,广宗县、新河县、临西县分别完成年收入任务的46%、41.2%、35.1%,分别超时间进度1959万元、1371万元、2700万元,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带动了全市财政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
培植财源,茁壮税收基础。市财政部门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预算资金,按照市政府“项目建设年”有关要求,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信用担保等方式,增加对高新技术、绿色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造升级钢铁、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增收打牢基础。
狠抓征管,促进财政增收。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分析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涉税信息采集面,扩大征收范围。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同时,依托委托代征、联合控管等手段,不断加大对零散小税种的征管力度,严防跑、冒、滴、漏。在去年开展“驾校、加油站税收清理”的基础上,扩宽领域,进一步开展“房地产、小额贷款、钢铁、水泥、玻璃和化工等行业税收清理”活动,深挖增收潜力,努力堵塞漏洞,加强协税护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对各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使用的各类财政票据的审验,以票促收,加大日常稽查力度,确保各项收费款项及时入库。
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财政与国、地税密切协调配合。建立国、地、财三局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征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征收激励机制,调动各级财税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形成抓收入的合力,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建立局领导分片包县责任制。财政局各位局领导分片包县,对各县市区的收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按旬通报进度,帮助县市区科学组织收入,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三是对2013年纳税额分别在前100名的工业和服务业纳税大户,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切实营造一个纳税光荣的社会氛围,增强纳税人的荣誉感,实现财政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