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际会计网络(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均在中国内地设有成员所(分别为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安永华明、毕马威华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四大”中国成员所是依照中国法律设立、依法自主经营并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中国其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较快,有的在业务收入规模上已超过“四大”中国成员所,传统的行业综合排名前四名格局有所改变。为避免歧义,本报告下文所称“四大”特指“四大”国际会计网络的中国成员所。
2014年度“四大”业务收入约为120亿元,其中审计业务收入为109亿元。“四大”拥有合伙人共计515人,注册会计师共计3370人(含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合伙人),平均每家“四大”拥有注册会计师843人。“四大”合伙人人均创收约2330万元,员工人均创收约61万元,员工的男女比例为1:2,但合伙人男女比例为2:1。截至2014年12月31日,“四大”在中国内地设立分所合计37家。
1.本土化转制
2012年8月之后,原四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三家的合作期相继到期[11]。2012年2月,财政部会同工商总局、商务部、外汇局和证监会共同发布了《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方案》(财会〔2012〕8号),标志着“四大”本土化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12年6月-10月期间,财政部批复同意了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和德勤华永的本土化转制申请;2013年6月,财政部批复同意了普华永道中天的本土化转制申请。至此,“四大”本土化转制*9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四大”共有合伙人515人,其中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合伙人为343人,占合伙人总数的66.6%;同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在“四大”核心管理层中的比例由转制前的不足45%上升至约70%,并将按照《转制方案》的规定继续稳步提升,既符合“四大”各国成员所均由所在国注册会计师主导运营管理的国际惯例,又兼顾了“四大”在华发展历史和合理诉求,特别是照顾了港澳会计专业人士在内地创业兴业的切身利益,相关各方反响较好,推动了“四大”本土化转制平稳、有序、顺利进行。转制以来的“四大”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继续加强质量控制和人才建设,保持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较好的业务成长性。
 
2.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
如表5-1数据所示,2014年度“四大”共拥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客户158家,平均每所拥有上市公司客户40家,与其他7家H股所平均拥有226家上市公司客户相比,“四大”的上市公司客户数量并不占优。但是,“四大”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客户的年报审计收费为1033万元,是其他7家H股所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户均收费水平的近12倍。从上市公司资产角度分析,A股市场上市公司约86%的资产经“四大”审计,表明“四大”大客户集中的优势仍较显著。
从审计收费进一步观察客户分布(见表5-2),审计收费在3000万元以上的12家上市公司全部为“四大”的客户;审计收费在500-3000万元的客户中,“四大”占据了近80%。从上市公司客户行业分布角度看(见表5-3),“四大”在银行、证券、保险、航空航运等领域仍具有绝对优势。
3.H股审计业务
2010年12月,经与香港特区有关方面达成协议,财政部、证监会联合推荐了12家内地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于2012年合并为瑞华,现有11家H股所),标志着H股双重审计政策彻底取消。如图5-1和表5-4所示,内地所获许从事H股审计业务以来,客户数量平稳增长,主审(由内地所出具审计报告)比例有所提升,2014年内地事务所的H股审计收入约为22.5亿元。从项目分布看,“四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2014年度的264家H股客户中,“四大”的客户为232家,占比约88%;取得审计收入约21.8亿元,占比约97%。但从主审比例来看,内地其他7家H股所的主审比例更高,在其32家客户中,主审客户为20家,占比62.5%,而内地“四大”主审的客户比例约为其H股审计客户总数的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天健会计师事务所*9次以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身份、依据内地审计准则签发按照内地会计准则编制的H股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标志着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审计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