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教材P66倒数第2段)。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教材P84倒数第2段)。
  2.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对账单作为总体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更加适当;也可以用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未付款的验收报告等也可以作为总体,它们都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证据。(教材P67)
  教材P84倒数第1段(4.4):
  注册会计师如果对已记录的项目进行抽样,就无法发现由于某些项目被隐瞒而导致的金额低估。为发现这类低估错报,注册会计师应从包含被隐瞒项目的来源选取样本。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随后的现金支付进行抽样,以测试由隐瞒采购所导致的应付账款账面金额低估(内部控制设计问题,“逆流而上”)。
  教材P84倒数第1段(4.4):
  又例如:对装运单据进行抽样,以发现由已装运但未确认为销售的交易所导致的低估销售收入问题(内部控制设计问题,“顺流而下”)。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教材P67倒数第3段)。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4.分层(教材P67)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5.定义误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实际审计工作中常常采用错报金额(元)的表现形式(教材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