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就是编制审计计划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虽然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和评价职业道德的工作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但是这两项活动需要安排在其他审计工作之前,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且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等情况。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温馨提示:*9,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重要性确定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第三,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
第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第五,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便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有:
(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而制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的时间:在计划审计工作时
确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意:*9,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注意: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1)非连续审计;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75%的具体情况:(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的原因: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在作出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的决策后,在审计业务开始前,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