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科目有哪些?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财会领域的高含金量认证,其科目设置是考生备考的核心基础,2026年
注会考试仍延续“专业阶段+综合阶段”的双层模式,专业阶段6科涵盖会计、审计等核心领域,综合阶段则聚焦实务融合能力,本文将从注会考试科目构成、成绩有效期规则及备考要点三方面展开,帮助考生系统规划2026年备考路径,避免因信息盲区影响通关效率。
一、注会考试科目有哪些?注会考试科目分为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专业阶段设6门科目,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其中,《会计》是核心基础,与审计、税法关联紧密;《财务成本管理》侧重公式计算,《经济法》和《战略》偏重法律与战略分析;
综合阶段仅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科,分试卷一和试卷二,考查跨学科实务应用能力;考生需先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才能报考综合阶段;
2026年考试科目框架与往年一致,但需以当年官方大纲为准,建议考生优先攻克关联性强的科目,提升学习协同效应。
二、注会专业阶段各科的成绩有效期是多久?
注会专业阶段单科成绩实行5年滚动有效期制度,从考生通过第一科考试的年度起算(如2026年通过《会计》),需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即2030年底前)完成剩余科目,若超期未通过全部科目,最早合格成绩将失效(如2031年仍未通关,2026年的《会计》成绩作废),但后续年份通过的科目成绩仍在有效期内。
这一规则旨在督促考生保持学习连贯性,避免知识遗忘,综合阶段成绩无时间限制,通过专业阶段后可随时报考,考生需合理分配年度报考科目,如优先安排《会计》《审计》等难点科目,为后续备考留出缓冲空间。
三、注会考试备考需关注哪些关键点?
2026年注会备考需注重科目搭配与时间管理:
专业阶段建议采取“难易结合”策略,例如将计算型的《财务成本管理》与记忆型的《经济法》同考,以平衡复习压力,成绩有效期规则要求考生避免盲目报考,推荐每年报考2-3科,确保5年内稳妥通关。
综合阶段虽无时间限制,但建议通过专业阶段后尽早备考,以利用知识热乎期,2026年考试时间预计仍在8月下旬,考生应提前关注报名简章,规划每日学习进度,并利用真题模拟强化实务应用能力,科学规划方能高效通关,降低中途弃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