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证书在财会领域含金量极高,但其考试因科目多、难度大,令诸多考生望而却步,考试为“6+1”模式,含专业阶段6科与综合阶段1科,考生需全部通过方可取得全科合格证书,接下来高顿cpa小编就用一篇干货,帮你彻底厘清cpa考试科目体系和科学搭配逻辑!
cpa考哪几门一、cpa考哪几门?
cpa考试采用“6+1”模式(专业阶段6门+综合阶段1门),共7门科目,具体如下:
1.专业阶段(需5年内通过6科)
《会计》:核心基础!覆盖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高阶实务,是其他科目的基石。
《审计》:聚焦审计流程设计、风险识别及职业道德,需结合实务案例理解逻辑。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及估值模型,计算量极大。
《税法》:政策更新快!重点攻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与优惠政策应用。
《经济法》:法条记忆为主,侧重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法律条文的实务案例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性较强,需掌握SWOT分析、风险控制模型等工具。
2.综合阶段(通过专业阶段后报考)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试卷一:融合会计+审计+税法,考察鉴证业务能力(如企业年报审计);
试卷二:整合财管+战略+经济法,侧重管理咨询与战略决策(如并购风险评估)。
二、2026年cpa科目怎么搭配最高效?
cpa科学搭配需结合科目关联性+个人基础+时间规划,高顿cpa小编推荐三类方案:
1.零基础/在职党:稳健2年通关
首年:会计+税法
逻辑:会计是核心基础,税法中所得税与会计利润调整直接联动,协同复习效率翻倍!
次年:审计+经济法
逻辑:审计依赖会计基础,经济法独立性强且偏记忆,分散备考压力。
末年:财管+战略
逻辑:财管计算量大,战略偏框架记忆,二者知识点重叠(如风险管理模型)。
2.全职/强基础:冲刺3科联动
方案一:会计+审计+税法
逻辑:审计与会计高度关联(如分录与审计程序衔接),税法补充税务实务,形成财税闭环。
方案二:财管+战略+经济法
逻辑:财管与战略均涉及企业决策模型,经济法平衡文科记忆,适合计算能力强者。
以上就是【cpa考哪几门?科目高效搭配方案速看!】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