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考cpa需要考哪些科目?
cpa考试分“专业阶段+综合阶段”,共7门科目:
1、专业阶段(6科):需5年内通过,包含:
核心三座大山:《会计》(基石科目)、《审计》(实务性强)、《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大);
侧重法规记忆:《税法》(政策更新快)、《经济法》(法条应用多);
战略分析类:《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综合性强)。
2、综合阶段(1科):通过专业阶段后方可报考《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鉴证业务)和试卷二(管理咨询),考查跨科目整合能力,需同年通过两卷。
二、cpa科目搭配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科学搭配需兼顾关联性、难度平衡及时间分配:
1、关联互补:
《会计》+《税法》:企业账务与税务处理高度联动(如所得税调整);
《审计》+《会计》:审计程序依赖会计基础(如财报勾稽关系);
《财管》+《战略》:成本模型与战略决策紧密结合。
2、难易均衡:
避免同报“三座大山”(会计+审计+财管),建议搭配《经济法》《战略》等记忆型科目。
3、时间适配:
在职考生每年推荐2-3科(日均2小时);全职考生可挑战3-4科(日均4小时)。
三、备考cpa不同人群如何定制科目方案?
根据基础与时间灵活选择:
1、零基础/在职党(3年规划):
首年:会计+税法(核心关联,减轻入门压力);
次年:审计+战略(逻辑推理+框架记忆互补);
第三年:财管+经济法(公式训练+法条冲刺)。
2、全职/强基础考生(2年冲刺):
首年:会计+审计+税法(“财税审”闭环,覆盖核心难点);
次年:财管+战略+经济法(计算与记忆平衡收官)。
3、冲刺高分党:
会计+财管+战略(会计为基,财管与战略模型联动,适合逻辑强者)。
小编提醒:cpa科目虽多,但通过关联组合与阶梯式攻克,可大幅提升效率,2026年考生需重点关注中注协4月报名通知(预计4月8日-30日),提前匹配自身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