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会考几门?
注会考试采用“6+1”模式,分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包含6门科目:
《会计》:核心基础科目,涵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需重点掌握会计准则与实务逻辑。
《审计》:侧重审计流程与风险识别,强调逻辑分析与案例应用能力。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等计算内容。
《税法》:政策更新频繁,需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与筹划。
《经济法》:以公司法、合同法为核心,考查法律条文理解与案例分析能力。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性学科,需构建战略分析模型与风险管控思维。
综合阶段仅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鉴证业务,整合会计、审计、税法)和试卷二(管理咨询,融合财管、战略、经济法)。题型为跨学科案例分析,需考生具备实务场景中的综合决策能力。
二、注会成绩有效期如何计算?
注会成绩管理分阶段执行:
1、专业阶段:单科成绩有效期为连续5年。例如,2026年通过《会计》,需在2030年底前通过剩余5科,否则2026年成绩失效。
2、综合阶段:成绩无有效期,但需在通过专业阶段后报考,且需同年通过试卷一、试卷二。
关键提醒:若考生中途某年未报考或未通过,已通过科目成绩仍保留至有效期结束。例如,2026年通过《会计》和《审计》,2027年未参加考试,2028年继续报考时,《会计》和《审计》成绩仍有效。
三、2026年注会如何高效备考?
1、合理规划科目搭配
零基础考生:优先选择《会计》+《税法》或《经济法》,降低入门难度。
时间充裕者:可尝试“三科联报”,如《会计》+《审计》+《税法》,利用学科关联性提升效率。
2、关注2026年政策变化
考试时间预计为8月下旬,专业阶段科目可能分两天进行,部分考区《会计》增设第二场。
关注新政策对《税法》《经济法》科目的影响,如税收优惠调整、民法典实施细则等。
3、强化实战演练
利用历年真题模拟考试环境,重点训练跨科目综合题(如合并财务报表与税务筹划结合)。
参加高顿注会模考班,通过智能批改系统精准定位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