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考cpa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报名门槛以学历或职称划分:
1、专业阶段:考生需具备高等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全日制、自考、成考等),或持有会计/审计/经济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例如,大专应届生可凭学籍信息报名,但需在8月前完成学历认证。
2、综合阶段:需已通过专业阶段全部6科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3、禁止报考情形:被吊销证书未满5年、禁考期内或已取得全科合格证者不得报名。
二、cpa考试科目有哪些?如何搭配更高效?
cpa考试采用“6+1”模式,科目设置与通关策略如下:
1、专业阶段(6科,5年内通过):
必考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搭配建议:
零基础:优先选择《会计》+《税法》或《经济法》,兼顾理解与记忆;
时间充裕者:挑战《会计》+《审计》+《财管》,强化专业深度。
2、综合阶段(1科,无时间限制):
考查跨学科实务能力,需一次性通过《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二)》。
三、cpa考试需要在几年内完成?、
cpa考试周期规划需结合个人基础:
1、专业阶段:成绩有效期为连续5年,建议2-3年内通过。例如,2026年通过《会计》《税法》,2027年通过《审计》《经济法》,2028年完成剩余科目。
2、综合阶段:无通关时限,但建议在专业阶段结束后1年内报考,避免知识遗忘。
3、2026年重要时间:
报名:预计4月8日-30日(以官方通知为准);
考试:8月23日-24日(专业阶段)、8月24日(综合阶段)。
cpa考试虽有一定门槛,但通过合理规划,非财会专业考生也能突破,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科目,并尽早备考以应对竞争压力。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流程或备考技巧,可关注高顿cpa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