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注会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考生预计需分阶段达成以下要求:
1.专业阶段:学历或职称二选一
民事行为能力:考生需年满18周岁(或16周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学历门槛:教育部认可的高等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全日制、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等),学信网可查即可。
职称替代:若学历未达标,可凭会计、审计、经济等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中级会计师、审计师)报考。
应届生通道:2026年毕业的专科/本科生可凭学籍信息提前报名,但需在8月补录毕业证书编号。
2.综合阶段:通过专业阶段全科考试
唯一要求:已取得专业阶段6科合格证书,无需额外学历或职称限制。
3.禁止报考情形
因违规被吊销证书未满5年者;
处于禁考期或已取得全科合格证者;
已报名欧洲考区考试的考生需注意时间冲突。
二、注会考试科目如何设置及搭配建议?
注会考试分专业与综合两阶段,共7门科目,科学搭配可提升通关效率:
1.专业阶段(6科):夯实基础是关键
科目特点:
会计:核心科目,涵盖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报表编制,需重点掌握分录逻辑。
审计:实务导向,需结合会计知识理解审计流程与风险判断。
财管:公式密集,侧重计算与分析能力,建议配合题库训练。
税法:政策更新快,需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高频考点。
经济法:偏重记忆,多结合案例理解法条应用场景。
战略:框架性强,需建立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思维。
2.综合阶段(1科):实战能力大考
考试形式: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侧重跨科目案例分析,无单科成绩限制。
备考要点:建议在专业阶段通关后趁热打铁,重点训练实务整合能力。
3.科目搭配策略
零基础首选:会计+税法(财税主线联动)或经济法+战略(记忆压力分散)。
进阶组合:会计+审计+税法(深度衔接)或财管+战略+经济法(计算与记忆平衡)。
时间充裕者:可尝试一年3-4科,但需确保日均学习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