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要求条件: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报名门槛整体宽松但需逐级达标。
专业阶段需满足两项核心条件:
学历或职称: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含自考、成考等非全日制学历),或持有会计/审计/经济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应届生特例:2025年毕业的本科生可凭学籍信息先报名,但需在8月考试前补交毕业证书。
综合阶段则需已通过专业阶段全部6科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禁止报考情形:因违规被吊销证书未满5年、处于禁考期或已持全科合格证者不得报考。
二、2026年cpa考试时间会如何调整?
根据历年规律,2026年cpa考试时间预计与2025年一致,但具体安排需以中注协3月发布的简章为准。
专业阶段:通常安排在8月23日至24日,科目涵盖《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综合阶段:同步于8月24日进行,分上、下午考《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试卷二》。
注意事项:会计科目因报考人数较多,部分考区可能增设第二场考试,考生需以准考证信息为准。
三、cpa需要几年考完?
cpa考试要求在连续5年内通过专业阶段6科,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但需在专业阶段完成后报考。合理规划科目搭配是通关关键:
1、基础阶段:
推荐组合:会计+税法(财税关联性强)、审计+战略(逻辑互补);
每日投入:在职考生建议2-3小时,全职考生可延长至4小时。
2、冲刺阶段:
优先攻克核心科目,避免后期时间压力;
利用真题模拟考场环境,训练答题速度与准确率。
特殊策略:理工科背景考生可先学《财务成本管理》,文科生可从《经济法》入手,平衡学习节奏。